第165章 吴王

朱棣闭上眼长舒口气,如果不是刘秀在他耳边说了几句,恐怕他早就和蓝玉翻脸了,

  不过,也确实如刘秀所说,如今燕地的盐业、火器、交通都进入了正轨,就算刘秀不在这里也不会产生影响,

  另外,鬼手就算再天才,在没有得到真正的配料比例前,要尝试做出来玻璃也是个耗时间的事。

  总之,明年开春之前,燕地这边也不会发生什么大事了。

  也不需要刘秀在这看着。

  “对了,”蓝玉一拍脑袋忽然想到了什么,“陛下说,刘秀的试卷他已经看过了,凡是看过刘秀试卷的人绝对不能把内容外传,至于结果,自然是乡试第一。”

  见没人搭理自己,蓝玉倒也不在意,闭上眼睛随意道,“反正我是把话带到了啊。”

  朱棣整理好情绪,回头看向刘秀,“先生,何时走?”

  刘秀叹了口气,“那就尽快吧,唉,娘和大哥、小妹他们今天还出去赶集了,也没时间与他们道别了。”

  朱棣点点头,“无妨,我一定亲自把话带到。先生,我给你多带些人手吧?”

  刘秀摇摇头,“人再多也没用,陛下的意思很明白了,是让我们智取。”

  “我们?”蓝玉微微皱眉,敏锐察觉到了不对劲,反正他不会傻到认为刘秀的我们里包括他。

  “再带一个人,咱们走水路,顺天府这条。”

  蓝玉有些不满刘秀直接就占据这件事的主导地位,

  大洪武年间去倭岛的海路有两条,一条是走东北,经朝鲜半岛入海。

  另外一条便是从顺天府出发,绕到吴地,转河入海。

  无论是时间,亦或是便利程度,都是第二条更好些,

  蓝玉微微皱眉,也没说什么,算是勉强同意了刘秀的判断。

  简单打点一下,刘秀叫上和尚,一行三人便匆忙出发了。

  而就在刘秀出发不久后,

  燕王朱棣亲自在白马书院为科举贴榜,榜首赫然写着刘秀二字。

  宋瓒立于榜单之下,叹了口气,眉头迟迟不解。

  “唉,金鳞岂是池中物啊…”

  ………

  而此时,在开往杭州府的漕船之上,正站着三个风格各异的人。

  “这三是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