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但是被老朱诛十族河套大圣爷
第147章 难题(第2页)
而贪官往往又是些能吏,试想一下,做为一个贪官,既要捞钱,还要协调上下,还要瞒得住老朱,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啊!
既要有能力也要有胆识!
如果有方法,能让贪官不贪,让这些人把心思用到正地方,这才是治本的办法!
老朱行赏忠厚之人的原因极其简单,就是想将忠厚之人立为榜样,再导之百姓向善,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作用,
但是,存在一个恐怕老朱都没有想过的问题,
如果忠厚成为了选官第一标准,那么,能力又该放在何处呢?
这就是历代君王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有道德污点的能人,道德高尚的庸人,/
你会选择哪个?
当然,肯定会存在诸葛武侯那样的德才兼备之臣,但这等人才实在太少太少,刘秀是站在一个普遍的角度来提出这个问题的。
若是在乱世,曹操给出的答案是,唯才是举。
管你是杀人放火吃小孩,只要你是能人,我就用!
若是在盛世,大多君王则选择的是德大于才,尽管如此,往往在历代王朝传到第三代的手里时,道德建设早就已经丧失殆尽了,
而大明朝,老朱选择的也是德大于才…
但是,这样真的是对国家有利的选择吗?
恐怕谁也给不出一个最优解,可是,刘秀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了,
刘秀挥笔行书,开始作答第二题。
主考台之上,老四视线只锁定在刘秀的位置,见刘秀眉头紧锁片刻终于动笔之后,老四心里也跟着长舒口气,
大同府知府邱和怡则是死死盯着考场前排,自家儿子,邱养道,
见自家儿子运笔如飞,邱和怡面带笑容,在心中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本来他想着自己作为主考官,能给自家大儿开个小门,但谁想到,从来对科举没兴趣的燕王这次竟然要求主考,
说是要求,但邱和怡敢不答应吗?
这也就是算了,邱和怡知道燕王不会出题,以为这出题权还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又是没想到,燕王竟把大儒长子给请过来了,
要知道,这位大儒长子可是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那陛下还求着此人入翰林院,宋瓒一连拒绝三次,和这样的人打听试卷内容,邱和怡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
既要有能力也要有胆识!
如果有方法,能让贪官不贪,让这些人把心思用到正地方,这才是治本的办法!
老朱行赏忠厚之人的原因极其简单,就是想将忠厚之人立为榜样,再导之百姓向善,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作用,
但是,存在一个恐怕老朱都没有想过的问题,
如果忠厚成为了选官第一标准,那么,能力又该放在何处呢?
这就是历代君王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有道德污点的能人,道德高尚的庸人,/
你会选择哪个?
当然,肯定会存在诸葛武侯那样的德才兼备之臣,但这等人才实在太少太少,刘秀是站在一个普遍的角度来提出这个问题的。
若是在乱世,曹操给出的答案是,唯才是举。
管你是杀人放火吃小孩,只要你是能人,我就用!
若是在盛世,大多君王则选择的是德大于才,尽管如此,往往在历代王朝传到第三代的手里时,道德建设早就已经丧失殆尽了,
而大明朝,老朱选择的也是德大于才…
但是,这样真的是对国家有利的选择吗?
恐怕谁也给不出一个最优解,可是,刘秀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了,
刘秀挥笔行书,开始作答第二题。
主考台之上,老四视线只锁定在刘秀的位置,见刘秀眉头紧锁片刻终于动笔之后,老四心里也跟着长舒口气,
大同府知府邱和怡则是死死盯着考场前排,自家儿子,邱养道,
见自家儿子运笔如飞,邱和怡面带笑容,在心中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本来他想着自己作为主考官,能给自家大儿开个小门,但谁想到,从来对科举没兴趣的燕王这次竟然要求主考,
说是要求,但邱和怡敢不答应吗?
这也就是算了,邱和怡知道燕王不会出题,以为这出题权还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又是没想到,燕王竟把大儒长子给请过来了,
要知道,这位大儒长子可是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那陛下还求着此人入翰林院,宋瓒一连拒绝三次,和这样的人打听试卷内容,邱和怡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