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娘:漆黑战将咒相连辰龙庚肆
第361章 过去:少年时(第3页)
没过多久,潘龙康遇到了不会的题,挠了挠头,开口道:“这题我不会。”
“哪题?”
潘父放下手中的武侠小说,看向潘龙康指着的地方。/
一旁的魏冰也是将视线从电视上挪开,看向父子两人。
潘父看了看,笑道:“我懂了,我来告诉你啊。”
“嗯。”
潘龙康点了点头,然后潘父在一旁心平气和的说道:“一路和四路的车同时从车站出发,一路六分钟发一次车,四路八分钟发一次车,问多久之后再次同时发车,你这么想吧,什么数是六和八的最小公倍数呢。”
“哦哦。”
看着父子俩做题的样子,一旁的魏冰笑了。
潘父见潘龙康答出来了之后,也是继续拿起一旁的小说看,同时道:“不会的问我。”
“嗯嗯。”
作业布置的数量有点多,但当潘龙康问起的时候,潘父总是会不吝赐教,自己看完之后明白之后便会去教他,语气平淡,毕竟这些题对他来说,有时候也有点难度。
在人人不一定都有智能手机的年代,父母就是孩子最常询问的那个人。
而每一次问问题的时候,魏冰总是会看向父子两人,电视上播放的电视剧似乎并没有父子两人好看。
一段时间之后,潘龙康做完最后一道题,然后看向身边的潘父和魏冰。
两人都在做着他们自己的娱乐活动,不过当他开口之后,两人的目光都会同时聚焦到他身上。
“怎么了?还有题不会吗?”潘父问道。
“没有了,写完了。”
“写完那收起来吧,明天的话就可以尽情玩了。”潘父点头道。
“嗯。”
将书本收回书包,潘龙康坐到一旁的沙发上,这是家中仅有的一些看起来比较高档的家具。
但墙壁斑驳,露出毛坯墙面,显得寒酸。
奶奶时常说,他们家是整个村里最穷的一家,潘龙康知道有几家比他们家还穷。
不过他也明白奶奶的意思是什么。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早熟的他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潘龙康盯着墙面想了很久,最终还是立下了那一个誓言。
“我一定要挣大钱........然后让老爸老妈过上好日子............”
在之前........每个人都要将三字经背到“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其中有故事的句子,往往会让人记忆很深刻。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三字经终究还是以古文书写,可能很多人在背的时候不明白。
潘龙康也时常疑惑,问起当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之时,班主任则是说道:“只需要知道,孝顺父母,就好了。”
然后解释了一下“首孝悌、次见闻”。
“孝顺父母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其他的事情。”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很多时候会给出一些极为特殊的解释,比如父母是生你养你之人等等。
但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且更为通俗易懂。
那就是父母永远是这个世界上对你最好的人。
潘龙康明白这个道理,而魏冰和潘父也在践行这条道路。
小时候的他虽然早熟,但终究还只是一个小孩,长大之后,明白的道理才能更复杂一些。
虽然之后很多事情和想法都会发生变化,但那条誓言一直牢记于心。
起码这个时候的他,还需要引导。
“哪题?”
潘父放下手中的武侠小说,看向潘龙康指着的地方。/
一旁的魏冰也是将视线从电视上挪开,看向父子两人。
潘父看了看,笑道:“我懂了,我来告诉你啊。”
“嗯。”
潘龙康点了点头,然后潘父在一旁心平气和的说道:“一路和四路的车同时从车站出发,一路六分钟发一次车,四路八分钟发一次车,问多久之后再次同时发车,你这么想吧,什么数是六和八的最小公倍数呢。”
“哦哦。”
看着父子俩做题的样子,一旁的魏冰笑了。
潘父见潘龙康答出来了之后,也是继续拿起一旁的小说看,同时道:“不会的问我。”
“嗯嗯。”
作业布置的数量有点多,但当潘龙康问起的时候,潘父总是会不吝赐教,自己看完之后明白之后便会去教他,语气平淡,毕竟这些题对他来说,有时候也有点难度。
在人人不一定都有智能手机的年代,父母就是孩子最常询问的那个人。
而每一次问问题的时候,魏冰总是会看向父子两人,电视上播放的电视剧似乎并没有父子两人好看。
一段时间之后,潘龙康做完最后一道题,然后看向身边的潘父和魏冰。
两人都在做着他们自己的娱乐活动,不过当他开口之后,两人的目光都会同时聚焦到他身上。
“怎么了?还有题不会吗?”潘父问道。
“没有了,写完了。”
“写完那收起来吧,明天的话就可以尽情玩了。”潘父点头道。
“嗯。”
将书本收回书包,潘龙康坐到一旁的沙发上,这是家中仅有的一些看起来比较高档的家具。
但墙壁斑驳,露出毛坯墙面,显得寒酸。
奶奶时常说,他们家是整个村里最穷的一家,潘龙康知道有几家比他们家还穷。
不过他也明白奶奶的意思是什么。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早熟的他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潘龙康盯着墙面想了很久,最终还是立下了那一个誓言。
“我一定要挣大钱........然后让老爸老妈过上好日子............”
在之前........每个人都要将三字经背到“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其中有故事的句子,往往会让人记忆很深刻。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三字经终究还是以古文书写,可能很多人在背的时候不明白。
潘龙康也时常疑惑,问起当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之时,班主任则是说道:“只需要知道,孝顺父母,就好了。”
然后解释了一下“首孝悌、次见闻”。
“孝顺父母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其他的事情。”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很多时候会给出一些极为特殊的解释,比如父母是生你养你之人等等。
但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且更为通俗易懂。
那就是父母永远是这个世界上对你最好的人。
潘龙康明白这个道理,而魏冰和潘父也在践行这条道路。
小时候的他虽然早熟,但终究还只是一个小孩,长大之后,明白的道理才能更复杂一些。
虽然之后很多事情和想法都会发生变化,但那条誓言一直牢记于心。
起码这个时候的他,还需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