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治河(第2页)

 当时崇祯对此倒是没有过多的在意,直接批了折子,让户部拨下了一百万两用以加固河堤。

 这原本也是正常的操作,不过朱仲杰手中这份折子,说的却是不太一样的方案。

 而这份折子,则是翰林院庶吉士朱之锡上的折子。

 朱之锡,乃是崇祯十九年丙戌科的进士,在翰林院任庶吉士之职,这个职位相对比较清闲,不过朱仲杰也没想到,这个朱之锡居然对水务这么的关注,其折子里所说也是有理有据,十分恰当。

 而也正是如此,崇祯便让人通过朱仲杰特殊的联络渠道将这本折子给传了过来。

 朱之锡在折子里说,徐州淮扬一带,本就是江南水乡,不缺雨水,并且每到雨季本地河道的压力本就很大。

 可是自从黄河从此处流经之后,给当地的水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每到雨季,但凡上游多下一些雨那么其下游都肯定会决堤....

 而江南之地大多平原,一淹就是数百里之巨,所以朱之锡的意见是让黄河在过了开封之后便改道,经济南,由利津铁门出海而去。

 而且这里面朱之锡还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意见,朱仲杰看了一遍,他虽然对治理水患一窍不通,可朱之锡的折子里却出现了很多的专业用词,这让朱仲杰倒是有些意外。

 不过,朱仲杰倒是打算让这个朱之锡去试试,因为他毕竟来自于后世,知道后世的皇后貌似就是走的山东出海口。

 而且朱之锡说的也没错,淮扬一带的水系压力本来就已经很大了,加上黄河那么大的流量,每一年又会带来巨大的泥沙,将河床不停的抬高,可那一带又偏偏是平原,只要一次决堤,危害都是巨大的,所以朱仲杰还是决定采用朱之锡的建议。

 不过这里面又有一个非常大的难题,那就是银子。

 整治河道,进行改道,朱之锡虽然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但是他根据之前朝廷几次治理河道的花费来计算,按照他的要求整治河道的话至少需要花费一千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