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满清援军(第2页)
听后,布木布泰也觉着有理,明朝柔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今满清大军大举南下,这群明军不思守土,却北上,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这样话,派兵前去围剿便是了,至于南下的大军,布木布泰倒是觉得仅仅通知一下就行,毕竟大军南下一次也不容易。
若只是因为这小小的两万明军就撤回部分兵力难免有点小题大做。
代善和齐尔哈朗两人听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不过另一个难题瞬间又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八旗南下,可是带走了大量的兵力,留守在盛京的,也只有两黄旗不到五千的八旗兵,想要出兵,则必须调动周围的汉军旗才行。
就算如此,能征集到的汉军旗也只有两万余人,这其中还有不少的人压根就没有上过战场。
没办法,因为满人本来就稀少,连年征战,真正意义上的满八旗兵全部加一起也才十万出一点头。
兵士的问题还没解决,派谁出战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满清朝廷里面无论是老的少的,大多数都已经随军南下了,无奈之下,代善只好亲自挂帅出征。
很快,一支大军便从盛京城中出发,朝着广宁卫而去,同时,在辽阳的遏必隆也派出一支一千八旗兵,两千汉军旗组成的部队一同朝着广宁卫而去。
第二日清晨
义州卫与广宁卫之间,夹着一座闾山,往来两地最便捷的道路,便是穿行其中的小道。
而这里,也是辽阳与盛京援军抵达义州卫的最近之处。
闾山广宁卫的入山口处,一支两万多的鞑子们缓缓朝着山内走去,为首的一名鞑子身着明光铠甲,手持着一把长刀,不停的打量着四周的情况。
在他身后,跟着不少的鞑子将领。
“讷河,你派出的探骑一个都没有回来?”
代善看着眼前的闾山问道身后的一名身穿镶红旗铠甲的甲喇,而这名甲喇,便是广宁卫的守将。
盛京,辽阳,广宁卫三股兵力在此汇聚,总兵力达到了近三万人,而这三万人,已经可以说是鞑子在辽东最后的兵力了。
这样话,派兵前去围剿便是了,至于南下的大军,布木布泰倒是觉得仅仅通知一下就行,毕竟大军南下一次也不容易。
若只是因为这小小的两万明军就撤回部分兵力难免有点小题大做。
代善和齐尔哈朗两人听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不过另一个难题瞬间又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八旗南下,可是带走了大量的兵力,留守在盛京的,也只有两黄旗不到五千的八旗兵,想要出兵,则必须调动周围的汉军旗才行。
就算如此,能征集到的汉军旗也只有两万余人,这其中还有不少的人压根就没有上过战场。
没办法,因为满人本来就稀少,连年征战,真正意义上的满八旗兵全部加一起也才十万出一点头。
兵士的问题还没解决,派谁出战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满清朝廷里面无论是老的少的,大多数都已经随军南下了,无奈之下,代善只好亲自挂帅出征。
很快,一支大军便从盛京城中出发,朝着广宁卫而去,同时,在辽阳的遏必隆也派出一支一千八旗兵,两千汉军旗组成的部队一同朝着广宁卫而去。
第二日清晨
义州卫与广宁卫之间,夹着一座闾山,往来两地最便捷的道路,便是穿行其中的小道。
而这里,也是辽阳与盛京援军抵达义州卫的最近之处。
闾山广宁卫的入山口处,一支两万多的鞑子们缓缓朝着山内走去,为首的一名鞑子身着明光铠甲,手持着一把长刀,不停的打量着四周的情况。
在他身后,跟着不少的鞑子将领。
“讷河,你派出的探骑一个都没有回来?”
代善看着眼前的闾山问道身后的一名身穿镶红旗铠甲的甲喇,而这名甲喇,便是广宁卫的守将。
盛京,辽阳,广宁卫三股兵力在此汇聚,总兵力达到了近三万人,而这三万人,已经可以说是鞑子在辽东最后的兵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