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略单调(第2页)

 

阿爷跟出门外:“少说话多做事啊,多喝水,别上火了。”

 

叶无坷:“知道啦!”

 

挥手。

 

林东升回身向阿爷弯腰行礼:“老祖儿快回去歇着吧,有我伺候小爷呢。”

 

阿爷:“老......老祖儿?”

 

林东升已经跟上了叶无坷,叶无坷就像个第一天去学堂的小孩子,背着那个看起来很实用也很漂亮的无事包,走路都是欢快的。

 

阿爷其实想表现的深沉稳重些,可这一天来的太突然他又怎么可能真的放心的下。

 

不到一年前,姜头还是那个在村里和老太太们蹲在墙根儿下边扯闲篇的孩子,一转眼,竟然已经能进入公门做事了。

 

他看着姜头越走越远,脑海里,蒜头的身影逐渐和姜头重合在一起,老人家心里一酸,不知道蒜头现在过的怎么样。

 

叶无坷一边走一边想着一会儿到了鸿胪寺会是什么场景,要说他一点儿都不心慌那是假的。

 

鸿胪寺可能是大宁百姓们最不熟悉的衙门之一,许多百姓甚至都不知道鸿胪寺的存在。

 

就算知道的,也觉得鸿胪寺大概做的就是迎来送往的事。

 

就比如家里来亲戚了,专门负责端茶倒水敬酒让菜的那个。

 

“林东升。”

 

“在呢小爷。”

 

“鸿胪寺是最讲究礼貌规矩的地方,关大人来看我的时候都不空着手,你说咱们去是不是应该也带点礼物?我阿爷说的是不是有点道理?”

 

林东升:“咱这不是带着呢吗?”

 

叶无坷道:“是不是过于单调了?”

 

林东升:“应该不会吧。”

 

两人一路打听着往鸿胪寺过去,鸿胪寺所在距离长安城未央宫并不远,确切的说,是在宫城范围之内。

 

没到地方叶无坷他们就被拦下来,他如实说明自己身份和来意之后,当值的人让他在外边候着,等鸿胪寺的人来接。

 

在楚国时候鸿胪寺并不是单独的衙门,隶属于礼部,并无多大实权,正如百姓们以为的那样,楚国的鸿胪寺办的都是迎来送往的小事。

 

若涉及两国邦交,有会谈的要事,一般都是楚礼部侍郎或是尚书直接出面,鸿胪寺的人只负责安排仪程规格。

 

大宁立国之后,皇帝提升了鸿胪寺的职权,将其从礼部划分出来,独立成行。

 

鸿胪寺卿的地位大幅度提高,直接成为对外接洽的第一要员,而礼部,则逐渐成为专门负责大宁国内诸事的衙门。

 

大宁第一任鸿胪寺卿也是楚时候的旧臣,做事中规中矩,在位十几年最大的功劳,就是把鸿胪寺筹建起来。

 

第二任鸿胪寺卿赵泛舟,此人也是雁塔书院出身,当年在雁塔书院做弟子的时候,就曾经创造过单挑五位老学究而不落下风的战绩。

 

书院老院长曾是楚国大儒,创建书院的时候邀请了一批好友和他的学生来帮忙,这些人,确实还有些楚时候的迂腐。

 

赵泛舟是个被书院所有老先生都排斥的学生,因为他只服道理,对的他就听,错的他就干,别说什么学生要服从先生,你错了,你就是皇帝我也跟你干。

 

以他的脾气秉性,在书院自然没什么好人缘,结业的时候,甚至有几位老先生宁愿辞去书院教习职位也不给他签字。

 

可赵泛舟门门功课都是上等,那几位老教习不给他签字,他就去堵老院长,站在院长大人的门口扯着嗓子喊。

 

院长啊院长,你创建的书院是大宁的书院还是你老人家的后花园?

 

书院教导出来的弟子,到底是要为大宁做事还是只学会给你书院先生溜须拍马就够了?

 

老院长听闻之后亲自调查,然后真的就劝走了那几位不给赵泛舟签字的老教习。

 

老院长说,存私心授业教出来的也不是什么好功课,书院的规矩应该改改了,学生错了当然要罚,因为学生终究是学生,是来书院学习的,自身肯定有所不足,教习错了当然要加倍罚,因为教习的职责就是要教学生什么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