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国计民生的选择(第3页)

 

非常可乐对标的是可口可乐。

 

屈臣氏零售店,对标的毫无疑问是沃尔玛。

 

摩根士丹利是沃尔码的十大股东之一。

 

他对于沃尔码的成长太了解不过了。

 

1971年沃尔码市值3600万美元,1976年销售额34亿美元,1979年直接飞升至10亿元。

 

1981年,也就是今年,市值已经突破了一百亿美元。

 

如此夸张的增值速度,所依靠的要素,无非三个。

 

【地理扩张】

 

【需求扩张】

 

【成本控制规模经济】

 

这些是摩根史丹利内部研究院得出的结论,外界根本无从知晓。

 

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再看到屈臣氏,他就知道两者的经营模式有多相似。

 

同样的地理扩张,不断向外复制,达到区域垄断。

 

需求扩张,品类多元化,构建自建品牌,合作大牌商品,精准客户群体。

 

控制成本,自建品牌,自建物流,成本为先,经营效率,规模化经营。

 

精品店有屈臣氏,百货超市有百佳。

 

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太多了。

 

而这也正是他亲自来到港岛,参加这次招股会的原因。

 

不然仅仅一个对标五十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还犯不着他亲自过来。

 

而当他亲自来到了港岛,他更清楚的意识到屈臣氏到底拥有着怎样的发展潜力。

 

首先邵维鼎本人,这位创业者仅仅二十三岁,精力旺盛。

 

再就是邵维鼎的家族,几乎垄断了港岛的传媒行业,影响力甚至远至南洋日本等多个亚洲国家。

 

邵氏兄弟更是亚洲最大的娱乐传媒集团。

 

整个邵氏家族在南洋港岛势力深厚,邵毅府本人甚至得到了燕京方面的邀请。

 

不管是海外市场,还是内地市场,屈臣氏都有着发展的先机。

 

这样的企业,现在不投,再过几年想买都买不到了。

 

“七十五亿市值,我跟。”淡马锡的张孝全打破了沉寂。

 

“还是三千万股,出价75港币,我跟了。”

 

众人惊了。

 

还真有人跟这个不切实际的价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