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下南洋的海外游子(第2页)
“父亲。”谢国明将手巾递了上去,恭敬的叫了一声。
谢易初身材消瘦,擦了擦汗随口问道:“怎么样?黄家的燕窝公司愿意卖了吗?”
他说的是黄子澄生前与人成立的金岛燕窝公司。
这家公司取得了暹罗海岛燕窝采摘专利权,并且持有20%的股份,以及经营权。
现在黄子澄死了,这家公司也落在了黄闯保手里。
这让经营农产品起家的谢家立刻就看到了机会。
“他们不卖也没办法了。”谢国明嘲笑道:“黄家六十年代跑去港岛,现在又灰溜溜的跑了回来,还得罪了港岛的邵家,现在金岛燕窝的其他股东都不希望黄家继续持有这些股份,以免遭到殃及。”
谢易初听罢点点头笑道:“燕窝是好东西,内地不是在改革开放吗?等他们有钱了,咱们手里的燕窝会越来越值钱。”
“父亲,你就这么看好内地的发展?”谢国明十分意外。
“为什么不呢?”谢易初将毛巾放到了一边,淡淡道:“中华五千年历史,前面五千年,它都是世界第一强国。也就在近一百年,落后了西方诸国。”
“但是儿子,你要知道,我们中国人骨子里就是打不倒的。”
“十亿人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国家,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人能够忽视。”
“它现在醒了,又怎么可能不会强大起来。”
南洋,这一词汇源自清朝末年。
它有两个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江苏以南地区称为南洋,建立南洋水师。
以北称为北洋,建立北洋水师。
后袁世凯势力大多出身北洋。
不过这一词汇后来也被引申为,南海以南的国家称为南洋,也就是如今的东南亚地区。
东海以东称为东洋,也就是日本地区。
西洋指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还包括欧洲或更远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欧美国家。
这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称呼。
下南洋,一直是沿海地区的热词。
不过如果还要向前追溯,南洋华人最先是从明朝时期就开始向南方诸岛迁徙的。
算下来,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人口迁徙数以百万千万计。
为什么那么多人要离开自己的家乡?
原因有很多,无非就是战乱、天灾人祸、恩怨仇杀,不甘命运,但总结下来无非就两个字“活着”。
中国人是最勤劳的民族,哪怕是到了异国他乡,仍然如此。
来到南洋之后,华人们开垦土地,经商致富,依靠着自己的双手与头脑,逐渐积累了财富,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华人的勤奋与土人的懒惰与殖民者的残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于是,华人手中的财富,自然而然引起了强敌的环伺。
殖民者,土人,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