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资本手段玩转电影(第2页)

 

“阿鼎,其他宣传策略我可以配合你,集团内的所有资源也任你调动。”

 

“但是,你要港岛、弯岛、东南亚十一国、再加上韩国日本,全都同步放映,这我们邵氏根本做不到啊!”

 

邵毅府看着邵维鼎递来的宣传方案,皱着眉头说道。

 

这个方案太疯狂了,纵使邵氏拥有一整条完整的南洋院线渠道,这么多年的经营下来,和弯岛那边也有着很深厚的人脉关系网。

 

但是韩国日本,就很难搞定了!

 

他们买片,一般都是引进,采用的是买断制,邵氏是拿不到分成的。

 

所以这种买片方式,往往都是电影成片出了,港岛市场反应热烈。

 

他们才会主动上门引进,根据最后港岛的票房,给出买断费。

 

同步放映,就是说港片的所有票仓,全都在12月24日上映《追女仔》。

 

港岛本土票房都没出来,他们怎么可能接受港岛的片子上映。

 

“老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邵维鼎满目都是自信狂傲:“我在欧洲环游三年,有一点认识的相当深刻。”

 

“什么?”

 

“在资本主义世界,没有什么门槛,是用钱砸不开的。”邵维鼎如是道。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宣传基本上是“一张海报定生死”。

 

院线方在电影院门口贴出一张手绘海报,吸引观众进行选择。

 

然后口口相传,扩大影响力。

 

所以往往口碑越好的电影,能够吸引的观众也就越多。

 

顶多顶多,再加上一个试映会,邀请媒体来参加,在电影杂志上以报道的方式进行宣传。

 

后世层出不穷的电影宣传方式,主要是发行方承担这个责任。

 

在这个时代的港岛,发行方就是院线方。

 

不管卖多卖少,戏院包底制度在这里,他们稳赚不赔。

 

多花一分钱的宣传费,就是在割院线的肉。

 

所以他们怎么可能愿意出这个钱。

 

也就是雷绝坤的金公主院线,一开始就取消了包底制度。

 

又想着打出名声,所以才会如此不计成本。

 

再加上邵氏的先行宣传,这种内卷,倒逼着他们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宣传大战当中。

 

邵氏、嘉禾、新艺城。

 

三家三部电影提前两个月的时间定档圣诞档,直接登报向全港岛宣告。

 

竞争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的圣诞档。

 

光是这个噱头,立刻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今年圣诞档好看了,你想看哪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