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明报周刊正式发行,载入史册的港岛记忆(第2页)

 

然而,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他们的手腕上闪烁的手表。

 

那些手表在此时,不光光是时间的记录者。

 

更是奢华和品位的象征。

 

这些手表在他们手腕间闪烁着光芒,犹如空中的繁星。

 

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奢华和品质。

 

整个画面散发着一种无比和谐的美,仿佛是一场时尚的盛宴在这座城市的霓虹灯光中展开。

 

潘越明看到了什么?

 

时尚、奢华、无与伦比的现代化城市。

 

这就是代表港岛的最好名词。

 

他在这张照片中,看到了港岛的独特魅力。

 

看到了一场城市时尚的交响乐在奏响。

 

潘越明整个人兴奋地都在颤抖。

 

他看到了自己梦中的港岛。

 

金雍这下子也沉默了,因为他也读懂了。

 

他们老一辈人,对于港岛爱得深沉。

 

不可思议的目光,金雍转头盯着邵维鼎,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阿鼎,这一次不是阿叔帮你,而是你在帮阿叔了。”

 

金雍很清楚,一旦这期《明报周刊》发行上市。

 

再也不会有任何报社撼动明报的地位了。

 

邵维鼎耸了耸肩,淡然道:“阿叔,话不能这样说。这张照片完全是偶然,是何大师的灵感迸发捕捉到的,但是你一开始帮我的心意,可也是情真意切,这些我不会忘的。”

 

明报总部大楼。

 

金雍办公室,聚集着一堆人,全都是明报的高层。

 

何攀、王京、邵维鼎也在其中。

 

他们盯着最新一期的《明日周刊》,眼中闪烁着的尽是精光。

 

“怎么样?《明周》改版之后的效果,你们觉得如何?”金雍嘴角泛着笑意,老神在在道。

 

他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其中,但是《明周》能够成功改版,他是背后最大的推手。

 

“杰作,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份杂志能有这么精美。”董桥赞叹道。

 

他是明报月刊的总编,明报月刊创刊于1966年1月。这本以“文化、学术、思想”为主的月刊,一开始便锁定以全世界的华人学者、知识分子为对象。

 

所以此人的这句称赞分量很重。

 

甚至于,这份改版后的《明报周刊》,让他看到了未来杂志刊物的发展方向。

 

过去老旧的杂志,其实就是加厚版的报纸合集。

 

在董桥心里这种东西早就应该扫进历史堆里了。

 

只有这样精美,区别于报纸的刊物,才能被称为现代杂志。

 

“很好,我没想到能这么好。”

 

何攀也满是意外,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自己拍的照片出现在杂志之上,而且还霸占了整个版面。

 

这种视觉冲击感,别提有多强了。

 

王京更是乐得开花:“等这份杂志上市,鼎少恐怕要被人拦着签名了。”

 

听见他这话,众人也都在哄笑着。

 

只有一人,聚精会神盯着《明周》看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