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中国的工业强国之路(第2页)
百利而无一害。
更别提2015年之后兴起的以新能源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期。
要想搞电车,电池是需要解决的核心要务。
但除了电池之外,全国落地的电桩也是基础工程。
所以,这个时候投资国内的电网建设,以大牙湾为纽带,逐步深入到电网体系当中,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这些话,他没有和任何人说过。
想到这里,邵维鼎想起了前世的南越国。
前世很多人吹南越经济增速多么多么快,发展多好,仿佛过几年就能超越广东的gdp总值,再过几年就能成为继日本、韩国、星加坡之后的又一个亚洲发达国家。
可事实真可能这样吗?
要知道直到2025年,南越还在实行“开三停四”的限电措施。
哪怕就是三星、Lg等跨国企业生产线,都发生了多次生产中断的事故。
小主,
这种困局源于能源结构的根本性缺陷。
南越国的水电占比26%受制于季风气候,煤电47.3%,但面临全球减碳压力。
而规划中的Lng发电项目因技术依赖需推迟至2028年。
更严峻的是,南越日用电缺口达4.5亿千瓦时,相当于其进口电力的100倍,即便将中老电力进口量提升10倍,仍难解燃眉之急。
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证明,稳定的电力供应是产业升级的前提。
日本1960年代通过“电源开发促进法“建设核电体系,韩国1980年代构建“国家骨干电网“,均以能源自主为工业腾飞奠基。
我国在改开之后,便一直在急速膨胀的工业需求下,不断倒逼电力的发展。
不但形成了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等多项工程。
特高压技术,更是南越国不可逾越的高山。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那南越发展核电,发展火电不就行了。
对不起,已经晚了。
在《巴黎协定》框架下,中国、法国、英国、美国、俄国五常国家以环保为名,已经禁止向南越等国出口高污染的火电设备与技术。
即便南越想要退而求其次选择中高压技术,低效技术也会将高发电成本推升至每度1元以上,远超其生产成本。
至于核电,更是受限于《核不扩散条约》无法获得五常核心技术。
这种结构性电力困境,已经直接锁死了南越国以及类似国家的发展上限。
可能还有人说,那最近南越不是承接了很多国内转移的工厂,gdp涨速一提再提吗?
这都是假的不成?
这又不得不提,南越国的另一个致命缺点了。
绝对空心化工业。
什么意思?
现如今南越的繁荣,其实就是一个“看似光鲜”的假象。
南越主要有两大投资对象,一个是韩国一个是中国。
韩国三星在南越的“世界工厂”贡献了该国28%的出口额,但深究其产业链。
芯片来自韩国,屏幕源于日本,最终组装附加值不足7%。这种模式在2025年全球供应链重构中愈发脆弱。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要求核心部件本土化生产,欧盟碳关税倒逼绿色供应链,南越代工厂既无技术积淀又缺议价能力。
而第二个投资者中国呢?
那就不得不提美国举起的关税大棒。
以至于中国大量工厂,跑到南越建立工厂,贴牌生产。
等于就是所有过程都在国内完成,最后的组装在南越贴牌完成。
需要的只是一个【made in越南】的标签,以此躲避高额关税。
所以究其本质,转移到南越的企业,并不是整个产业链转移,而是特定的生产环节转移。
这样的一个国家,还想对中国有威胁力?
就这样被中国全方位影响拿捏的国家,还能被越吹拿来抨击国内的经济发展?
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可以说,只要中国在南越国旁边,在南越的制造业老板就永远不可能多花钱扶持南越的所谓的“工业体系的建立”。
这些资本家只要利用中国超强的供应链就能满足自己的生产需求,他们傻了要多花钱扶持南越工业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