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一步又一步,目不暇接

这是荣志简自己的主意,还是有人在背后给他出谋划策?

 邵维鼎皱眉思考。

 在历史上,也就是今年,荣志简会将工厂卖给一家美国公司,获利720万美元。

 然后凭借着这笔钱,在美国投资了一家软件公司。

 身家翻了几倍,从600万到了4.3亿港币。

 凭借着这些履历,担任了中信港岛在港岛的总经理。

 再之后,就是北上,通过荣继曾的关系,说服了内地政府,借了8个亿给他。

 与太古达成协议后,他通过资本市场增发股票的形式,拿到了国泰航空12.4%的股份。

 总结下来,荣志简这个人是一个非常会利用家族背景的人。

 他在港岛的成功,和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之后,港岛内那些想着弥合与内地关系的港商英资急切需要一条沟通渠道的人脱不开关系。

 凭借着红色资本家这个帽子,荣志简在港岛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现如今,因为自己的出现,荣志简没有选择卖厂子。

 反而是决定加入到鼎峰系当中,借用鼎峰的资本和资源慢慢发展。

 这是一个新的变化,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不可预测。

 邵维鼎沉吟半晌,决定还是不加以理睬。

 按照正常程序,走正常渠道。

 能成长起来最好,算是给了荣家一个人情。

 没成长起来,也无所谓。

 爱卡电子除了生产电子表之外,在集成电路上也有一些工艺。

 新成立的浪潮科技,未来是会将资源倾注在寻呼机、手机、以及Cd机、vCd机等各类电子产品业务的。

 这些产品,都与集成电路与芯片脱不了关系。

 想到此,邵维鼎将名单放下,说道:“名单上的这些人,你通知袁天帆和方协文,让他们两个协同办理。效仿屈臣氏冰箱的成功模式,推出新一代产品。”

 屈臣氏生态链,已经把地基打好了。

 现如今需要做的就是运用“金融”加上“实业”这两根大棒,扩大生态规模,收获胜利果实。

 徐浩文离开不久,邵维鼎勾了勾手,询问着一旁的助理:

 “港岛的几所大学校长,都约好了吗?”

 如今民间舆论以及媒体、富商都已经相继发声,为国际机场造势。

 现如今还剩下教育体系,以及一些议员。

 这些人好解决,撒钱就是。

 都决定要花两百亿了,这点钱邵维鼎也并不在意。

 至于如何撒钱,这就讲究方式方法了。

 港岛主要有四所大学,分别是港岛大学、港岛理工大学、港岛科技大学以及王京的母校港岛中文大学。

 对于人才的重要性,邵维鼎一向看的很清楚。

 所以,他决定捐点钱给这四所学校。

 一方面换取教育体系对于自己的支持。

 另一方面,是通过捐钱,在这四所大学内,建立培养人才的机制。

 比如科技大学即将成立的电子工程、通讯工程。

 港岛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国际物流。

 港岛大学的计算机等等。

 港岛中文大学的金融财经。

 在邵维鼎的构划中,手机通讯、计算机互联网、汽车机械、国际物流、跨国金融这些都是未来鼎峰要重点发展的项目。

 与大学一同培育专项人才,将大大弥补鼎峰未来发展将会遭遇的人才缺口。

 助理跟在邵维鼎身边已经快一年了,这点心思还是知道的,立刻点头道:“已经约好了,港大是明天中午,港科大是晚上,之后是港理工和港中文。”

 “另外大后天,麦理浩总督会坐飞机离开港岛正式返回伦敦,您要出席吗?”

 他跟在邵维鼎后面,将最近几年的行程统统汇报了一遍。

 “该谈的都谈完了,我老豆去了就行了。”

 邵维鼎摆摆手道:“你之前说瑞贝卡电讯的人已经到港了?他们现在在哪?尽快安排我和他们见一面。”

 屈臣氏电器只要依照生态运转,自然而然就能发展壮大。

 他现在工作重心就两个,一个是机场航空,另外一个就是电讯科技。

 瑞贝卡电讯作为他在电讯科技领域发展的基石,港岛是瑞贝卡跳转到亚洲市场的关键。

 “Boss,今天晚上怎么样?”

 助理建议道:“今天晚上除了您父亲要您回家吃晚饭外,就没有其他工作安排了。”

 “行,那就现在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