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破冰求索披荆斩棘,推开新时代大门(第2页)
“这些孩子,可都是成果堆积、知识密集的中科院,那些教授、专家的孩子啊!”
“看着他们回来,只能靠搬砖、运砂石、做清洁这样笨重的工作赚取微薄的收入,换谁来谁都会心疼。”
赵克东听后沉默不语,翻开笔记本,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及【返城知青就业】这两句话,用钢笔圈了一层又一层。
什么都被邵维鼎说中了,他提出的两个问题。
就是中科院现如今血淋淋的现实。
不,不仅仅是中科院。
这只是冰山一角,这些问题,是如今整个中国都在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就业问题,就必须解放生产力。
光靠百姓们自己上街卖卖糖水,卖卖纽扣是绝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要解决根本问题,就必须从顶层设计着手。
将国内堆积的成果,和密集的知识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这两个问题,从来都是一件事!
他抬起头,目光无比坚定,“陶志光同志,我想邀请你和我一同署名,将陈村先还有王宏德,甚至更多人的事情都写下来,以机密内参的形式直呈中央。”
“你愿意吗?”
陶志光目光炯炯,毫不犹豫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不过赵部长,您不觉得这份内参上面,还需要增加一个名字吗?”
赵克东一点就通,立刻点头道:“没错,你说的对,邵先生的名字加上来,分量会更重,而且这本来就是他的提议。”
邵维鼎主动提出在药厂聘用知青,这一点让他很是意外。
可现在,却突然开阔了起来。
能通过笔试面试的知青,能简单吗?
这些人,或许大部分还是得从中科院以及附近药厂、科研所的知青社挑选。
这对于在这些地方工作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份天大的人情啊!
.......
很快,三人联名的机密内参就摆上了一众领导的案头。
引起的反响比之陈公传达的邵维鼎谈话纪要,还要巨大。
上面瞬间意识到,当前解放生产力的迫切性。
而且,也不能再让那些一心报国的科研工作者寒心了。
【干,大干。】
【而且还要放开手脚的干!】
这两句话如同一阵风,吹遍了整个燕京城。
十一月的燕京,原本冰冷刺骨。
可现在,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心底却是暖洋洋的,仿佛浑身都有用不完的力气。
他们阅读着刚刚发刊的《百姓日报》《光明日报》。
聚在小屋里,围着火炉读着报纸,一个个兴高采烈。
“自建国以来,我国便高度重视科技发展,视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