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请父皇上位(第2页)

 ……

 纸钞不被百姓接受,除了心理上的不认可,最重要的还是流通性上不如铜钱。

 其本质上,只要纸钞走到哪里都能使用,并且走到哪都是照面值收取,百姓也就不至于那么抵触了。

 而兴国商会所提供的就是这么一个地点!

 “按照现如今的发展规模,再给商会10年时间,绝对能够联络整个大明,真正做到到哪里都能使用纸钞,到哪里都能用纸钞买到必需品!”

 朱元璋沉默了。

 同时,从他微微颤动的眼神,朱棡可以看到朱元璋心里的震撼。

 ……

 “咱一开始,是不是就不该答应妙云,让她开设香坊?”

 朱元璋问道。

 朱棡从自己怀中取出一个账本。

 随后恭恭敬敬地端到朱元璋的面前。

 “父皇,如今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商会已经联通了大明的山西、山东、河南、淮地等地,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商会去年的流水跟各地走商的数额,还请父皇一观。”

 朱元璋对朱刚那平静的眼神进行了一番审视。

 最后接过账本。

 打开账本之后,朱元璋的眼神逐渐沉浸在那一个个数额当中。

 随后,整个殿中迎来的是绝对的寂静。

 静的可怕。

 静的让人有些毛骨悚然。

 ……

 朱棡没有说话,连呼吸都缓慢了下来。

 这一刻,仿佛时间凝固,寂静来自于亘古。

 良久良久。

 或许是一股刁钻的风从窗门钻入,晃动了一下朱元璋面前的烛火,才让他那轮廓分明的脸孔出现了一丝波动。

 “这些钱……,从哪来的?”

 朱元璋问道。

 他心里思考了许多种开口的方式,但最终还是询问了这些钱的由来。

 朱棡道:“总流水大部分是来自于商人们的贡献,统计形式是商会旗下已经注册进入商会的商人们所经手的流水,就是卖出去收到的钱,这是总流水。还有成本,成本就是商会本体在各个地方建立工厂,招收人工,生产产物所花费的费用。”

 朱棡一个个的解释着。

 而账册上面的数字,赫然已经达到了千万之巨!

 就算是朱元璋,也看的眉头直跳。

 一个民间商会,刚起步三年就能达到这个流水,再给十年……。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手有些僵硬。

 ……

 朱棡说完,静静地等待着朱元璋的话。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看向朱棡的眼神陡然开始明亮起来。

 “纸钞之政……,你布局多久了?”朱元璋问道。

 “三年!但眼下,还差两步。”朱棡老实的回答。

 “还差两步?什么意思?”朱元璋问道。

 朱棡深呼吸一口气,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小锦盒。

 随后缓缓跪倒在朱元璋的面前。

 相比于赵宋王朝的君臣对峙,生在大明最大的好处就是皇权至高无上,朱刚不必费心的去跟大臣周旋,更不必掺和到那劳心费神的党争之中,他所需要的只是说服朱元璋。

 朱元璋正值壮年,可谓是龙精虎猛,只要说服他,朱元璋就能有足够的时间跟精力去改变大明。

 “第一步,恳请父皇能够接受商会,成为……商会山长!”

 朱棡沉声静气之后缓缓道。

 说罢,将锦盒放在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挑眉,打开锦盒。

 锦盒之中一枚小小的金印端端正正地放在里面。

 朱元璋拿起金印,看上面的刻字。

 ‘天佑朱明’

 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棡,问道:“这是何意?”

 “儿臣已经不适合继续持有这样的兴国商会,所以从现在开始,儿臣只持有商会的二成股份!其余七成,四成给父皇,余下三成……。”

 “六公合占一成,诸王合占一成,剩下的一成……作为年底结余,分给商会旗下表现上佳的商户。”

 ……

 朱元璋的心情,陡然有些焦躁起来。

 他拿着金印起身,来回踱步。

 始终没有让朱棡平身。

 “你是觉得,咱容不下你?”朱元璋有些急赤白脸起来。

 老朱这个当爹的就是这样。

 明明心里有些忌惮,却又忍不住问出这句话。

 朱棡摇头:“不是儿子的意愿,而是大势所趋!商会握在父皇手里,更能对大明有利,天下谁都有可能会危害百姓,但父皇不会,您心里容得下百姓!是真正从百姓中来,为百姓服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