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妾身也觉得妙锦很好看(第3页)

 明代的白酒其实已经蒸馏过的影子在里面。

 后世早在宋代的遗迹之中就曾发现过蒸馏器皿的存在,但是那并不能进行很好的蒸馏,蒸馏出来的酒液也比不上真正铜制甑桶的纯度。蒸馏不完全的酒液也无法达到很高的酒精度,水的掺杂以及酒液的纯度不高。

 在明清时期其实对于酒水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各地也都发展出了自己的酿酒文化。

 如灯红酒绿之中的绿酒,就是证明了传统酿酒文化的真实写照,白居易也曾提过诗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酒水文化源远流长,各地酒庄更是多如繁星。

 要说哪家的酒水最好,无人可以给出答案。

 或许对于爱酒之人来说,酒是好友,亦是情人,或是故人。

 白玉瓶装绿液浆,好酒应留与人尝。几藏杨林终自饮,犹对空瓶嗅酒香。

 朱棡伸手拿起玻璃瓶,这是一斤装的地瓜烧,打开木塞‘砰’的一声,一股浓郁的酒香顿时弥漫开来。

 “好酒。”朱棡有些惊奇道。

 徐妙云笑道:“这是用洪薯酿造,洪薯产量高,收成好,用来酿酒便可以不受朝廷禁止粮食酿酒的挟制。”

 朱棡有些担心:“父皇那边……。”

 徐妙云轻声道:“放心吧,妾身已经给父皇去了信,父皇在信中交代了,酿造酒水的洪薯不能超过产量的一成。”

 “一成?山西预计种植百万亩洪薯,算下来也是有一百三百十万石以上的洪薯可以酿酒了。”朱棡道。

 徐妙云点了点头:“是,所以这个生意王府一家吃不下来,妾身打算跟几位国公家牵线。”

 朱棡有些诧异:“跟几个国公?”

 徐妙云点头。

 朱棡本想果断拒绝。

 但徐妙云道:“夫君放心,妾身给皇后娘娘和东宫都送了三成。”

 这样一来,皇宫和东宫就占了六成。

 而王府两成,剩下的给国公们,这样一来,就算是朱元璋也不好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