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不怒反喜,晋商,卖国?(第2页)

 “孙大人还有什么遗漏之处?”朱棡笑问道。

 孙攀摇了摇头。

 “坐!”朱棡笑道。

 坐下之后,孙攀脸上有些不安,道:“布政使大人,下官一直有些话,可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棡乐了:“知州大人认为当讲,那便当讲,认为不当讲便不当讲。如此与本官讲述,是让本官心里刺挠不成?”

 孙胖忙讪笑一阵。

 随后孙攀便道:“下官所说,乃是这山西境内的三府的行商啊。”

 “行商?”

 “是,下官所在应州之地,毗邻雁门,与这太原府紧紧相邻。下官注意到,每年从太原入大同的大量货物,最终都没有在大同府完成买卖。”

 几乎是瞬间,朱棡的脑子里就冒出了晋商二字。

 “没有在大同府完成买卖?卖给谁了?”朱棡脸色淡淡的问道。

 孙攀苦笑道:“下官也不知晓啊!但下官可以肯定,每年出入雁门的货物,多是盐铁!其次是布帛,茶叶居多。”

 此话说完,孙攀更是有些怯怯的道。

 “甚至……甚至有农具和……。”

 他不敢继续往下说。

 朱棡的心里却是信了八成。

 晋商。

 如今的晋商还没起势,根据朱棡从锦衣卫探查到的消息来看,晋商如今还处在一些小打小闹的阶段。

 和明朝中叶的叛国举动还有些差距。

 但山西是南北通商要道,若是不管,晋商迟早起势。

 朱棡能够压制蒙古人的自信,在于蒙古人没有铁器和兵器,可若是晋商不知死活的提供呢?

 想到这,朱棡心头杀意多了几分。

 朱棡无声的将孙攀给支走。

 随后,锦衣卫的何广义到了。

 “有没有晋商的消息?”朱棡问道。

 何广义点头:“有!”

 “前几日查到,不少商人带着大量的粮食和布帛涌入大同,一日间雁门关所通行的粮食数目就有上万石。”

 朱棡冷笑:“这是做我的生意来了。”

 如今几十万蒙古人在土城驻扎着,等待着朝廷的分配。

 几十万人每日就要吃几万斤米。

 这些钱,都是朝廷再出。

 就连中书省都不止一次催促朱棡赶紧将这些草原人给分配出去,朝廷可负担不起这么多粮食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