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资本家看了都落泪(第3页)

 “老臣……善于明哲保身,许多事情不愿掺和其中。可这一次,老臣不保了。科举乃是国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一场好好的科举变成一场坏事。”

 朱元璋气得额头青筋暴跳。

 咬牙切齿的看着这个刘伯温。

 昔日怎么没发现你骨头这么硬?

 “咱跟你说了这么多,你还是不明白咱的意思?”朱元璋咬牙问道。

 刘伯温抬头。

 这时候,朱棡赶忙跪了下来,道:“父皇,儿臣请旨,和刘御史一起……,彻查此案!”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

 摆手道:“咱累了,你回去吧!”

 说完,朱元璋气冲冲的就朝着殿外走去。

 一场好好的晚饭,也没吃个痛快的,最可怜的朱棡,吃了两口,刘伯温就来了。

 跟着刘伯温出宫,朱棡无奈道:“您就不能晚点来?那碗饭刚到嘴边。”

 刘伯温双手负在身后,边走边道:“等不及了!”

 “您下次能不能惜命点?”朱棡又问道。

 刘伯温抚须一笑,缓缓道:“陛下会杀的人很多,但是不会杀有用之人。”

 “刘基虽然老了,但是还有几分用处。不用到没办法用,皇帝不会杀了我的。”

 明朝最强压榨员工代表。

 朱元璋。

 但是刘基的话也说明了。

 卸磨杀驴,是老朱的一贯手段。

 奉天殿,第二次的阅卷显得有些压抑。

 面色铁青的诸多翰林学士,纷纷结束了手头修撰文书,典籍的工作,加入到了这场科举考卷的阅卷之中。

 坐在角落之中的翰林学士刘文玉,还有翰林学士曹禺,面色有些难看。

 怎么审?

 如何审?

 重新审理试卷,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因为谁也不知道,北方士子的试卷到底是哪个水平。

 而且,大不了就两种情况。

 第一,维持原状,还是南方人多,北方人少。那皇帝大动干戈下的圣旨算什么?儿戏?这种情况,不光会激怒皇帝,还会激怒士子。

 第二,录取北方士子。

 那更不行了!

 那岂不是说明,此次科举……确实存在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