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3章 粮草是什么?(第2页)

 就好像开车时候遇到红绿灯一样。

 有经验的司机,走到哪都是绿灯,一路畅通无阻。

 没经验的司机,到哪都是红灯,总感觉信号灯跟自己作对。

 一个优秀的将领,能让士兵轻轻松松行军,无论走到哪都有营地可以休息,有粮草物资可以补充,甚至能有肉有菜。

 反之,行军已经够累了,到地方还得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遇到大雨,没有足够的防雨物资,士兵都泡在冷水里,啃干粮。

 还没走到地方,就得倒一大片。

 勉强能撑下去的,也没有多少战斗力了。

 智氏老头穿着一身特制的铠甲,气喘吁吁的来到中军大帐。

 一路上,站岗的士兵纷纷搀扶,唯恐老头一骨碌摔倒,有个三长两短。

 “扶老朽过去,老朽有重要军情,禀报君上!”

 看到老头浑身湿透,走路都在滴水的模样,周围的侍卫们由衷敬佩。

 不过,侍卫们都好奇起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智氏家主如此焦虑。

 “君上,白天一场雨,今夜必定极寒,咱们草料不足,今夜士兵怕是极为艰难!”

 晋国国君闻言顿时一愣。

 “草料不足跟士兵有什么关系?”

 如果是以往,粮草之类的事情根本不会汇报到国君面前。

 一个小小的军需官就能解决了。

 但这次,六卿世家摆明了玩心眼,什么大事小事都送到国君这里。

 “君上,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啊。”

 国君冷哼一声,“孤岂会不知!孤问的是,草料不足跟士兵有什么关系,难道孤的士兵是吃草的吗?”

 “啊?原来君上不知道粮草是干什么用的。”

 智氏连忙靠近国君,压低声音解释:“君上,粮食是人吃的,也是马吃的,优秀的战马,吃粮食比人吃的还好。至于草料,那是驴子、牛吃的,但它们吃的只是一小部分,草料最大的作用还是御寒。”

 春秋时代,棉花还没传入中原,人们没有棉被御寒。

 富贵人家也是依靠兽皮褥子,炭火盆之类的工具。

 至于穷苦人家,只能硬抗。

 此时的“棉衣”和“棉被”中更多还是填充芦苇絮、树皮纤维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