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9章 有些事,是命中注定(第2页)

 

 岳川笑着说道:“我打算让他们去姜国!”
 

 子申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甚至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岳川反问,“你不好奇为什么?”
 

 “前辈您之前不是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放眼天下,最好的‘田’除了姜国,还能是谁?”
 

 “哈哈哈,你说的没错!确实如此!”岳川笑了笑,“他俩若是在你们楚国出道,肯定会被打上‘蛮夷’的标签,乐道也会因此被歧视,在中原诸国不说寸步难行,至少也是阻力重重。如果在姜国出道就不一样了……”
 

 选择姜国,既是岳川的私心,又是现实的必然。
 

 想要短时间、快速推广乐道,只能走姜国。
 

 决定一样东西好不好用的,永远不是这样东西自身的属性,而是这个东西诞生的地方。
 

 就像华语乐坛那么多歌手,从来没有哪个能成为国际巨星,登顶世界第一。
 

 是他们不够优秀吗?
 

 是他们不够努力吗?
 

 是他们影响不够大吗?
 

 不是!
 

 全都不是!
 

 一个“华语歌手”的出身就足够了。
 

 同样的道理还有影视作品、文学作品。
 

 华夏人拿不到奥斯卡奖、诺贝尔文学奖,如果有,那一定是揭露华夏、抨击华夏的题材。
 

 楚国现在就是这个感觉。
 

 他们有很多优秀的事物,但永远无法走进中原诸国。
 

 “前辈,不要说我们楚国的普通百姓了,就是我们楚国的嫡公主,也没法与中原诸国联姻。他们宁可娶小国之女,也不愿娶我们的公主,哪怕我们的公主更漂亮、嫁妆更丰厚!”
 

 听到这话,岳川只能报以苦笑。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
 

 唯一一个不介意楚国“蛮夷”的,自己也是中原诸国口中的“夷狄”。
 

 中原诸国的底线就是把公主嫁到楚国,但是想让他们娶楚国的公主,门都没有!
 

 这一点在汉代、宋代和亲也一样。
 

 嫁公主,没问题。
 

 但是娶蛮族的女人当皇后?
 

 还是开战吧!
 

 两千五百年后的世界也一样。
 

 为了解决年轻人结婚难、不婚少子问题,专家建议引进外国适龄女性。
 

 百姓直呼:该专家配享太庙。
 

 专家建议,可以引进外国青壮劳动力……
 

 百姓直呼:为国杀贼啊!!!
 

 有些东西是刻在华夏文明骨子里的,再过几千年也不会被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