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天下大同(第2页)

 众人点头。

 姜国和齐国邻近,语言本就同出一源,虽然带点口音,但影响不大。

 岳川笑了笑,又用晋国话重复一遍。

 然后,岳川又用蜀地的语言、吴地的语言、伊犁的语言各自说了一遍。

 有人拱手回答道:“圣人,各国虽然语言文字不同,但我等众生不离琅琊,也用不到其他国家的文字和语言吧?”

 也有人说道:“圣人之前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一辈子不出琅琊,如何领略万里河山,又如何温养崛起之心、崛起之志?”

 葛氏众人理解更深。

 他们在琅琊推广“书联”,没有问题,在齐国境内推广“书联”也没有问题。

 但是出了齐国,问题就来了。

 语言、文字不通。

 事关“书联”未来,葛氏等人不得不慎重,于是连忙发问。

 “圣人啊,以您之见,该如何解决语言不通、文字不同的问题呢?”

 岳川笑了笑,“字同形、书同文、言同音、行同伦!此为孔先生所言大同!”

 一句话,震得葛氏等人双眼圆睁,嘴巴大张。

 他们一直在完善“书联”的规则和纲领。

 但是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现在终于明白,“书联”缺少的就是“大同”。

 如果没有“大同”,书联即便壮大了,遍及全天下,也不过是重演诸国林立。

 但是有了“大同”,书联就是一个整体。

 最重要的,圣人给出了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阶段目标。

 首先是字同形,这个很好解决。

 寻常百姓无书可读,都是文盲,传授他们什么文字,他们就接受什么文字。

 字同形很好解决!

 书同文也不难!

 当今天下诸国都有“借用”文字的习惯,比如其他国家某个字很不错,自己借过来。

 文字还是那个字,但字的意思截然不同,两者之间毫无联系。

 再就是书写的习惯。

 比如齐国都是使用竹简,写字习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但有些国家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具体到每个字,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比划顺序,最后写出来的字一模一样,过程也大不相同。

 有的国家想要把一句话记录到书上,那么,说出的每一个字都会有对应的字词,顺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