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草原上的城隍庙(第2页)

 辽河岸边,赵无恤站在猎猎作响的旌旗下,甩手一振指向西方。

 他的动作是如此干脆,就如同长鞭在空中炸响。

 掌与地面平齐,随后一点点抬升,逐渐指向天空的太阳。

 “由此向西,有八千里!吾欲每八十里筑一镇,每八百里筑一城,城镇以烽火为号、狼烟为信,攻守相望,协进同退。”

 “有此十城,我赵氏可独占八千里路云和月;有此百镇,汝等子孙,皆有富贵可享,荣华可图,世世代代繁荣不息!”

 “此后,每三代子孙,向北推进百里,依托吾等基业,或筑村、或筑镇,逐步蚕食北方山川、河流、林场、草原。”

 “终有一日,我赵氏旗帜可插至天之涯、海之角、云之彼端!汝等之名,也会随我一同——流传千古,万代祭祀!”

 众部下热血沸腾,炙热的力量在胸膛熊熊燃烧,被心脏泵入四肢百骸,冲击着脚底板和天灵盖。

 他们坚信赵无恤的话。

 从中山国一路杀到这里,他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赵无恤总能未卜先知找到敌人,更能料敌于先,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起攻击。

 没有哪个敌人能挡得住赵无恤一波冲锋。

 如果有,那就再冲一次。

 每战,赵无恤必争先,一骑绝尘,手中长弓箭无虚发。

 弓箭用完了,就用刀剑。

 虽然年纪小,但杀人最多!

 每一战,都是两袖血浆。

 而敌人的弓箭,全都避开赵无恤。

 大大小小数百战,众人多多少少都受了些伤,身下的战马也换了一遍,很多人甚至换了三匹马、五匹马。

 但是赵无恤,一匹马都没换过。

 受到庇护的不仅是他,还有他身下的战马。

 任凭箭雨如何猛烈,赵无恤和他的马都是毫发无伤。

 众人更加坚信——赵无恤身上有祖先的庇护、神明的赐福。

 赵无恤这样的人来到人间,注定是要建功立业的,跟着他准没错。

 赵无恤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凡自己治下的城镇,均设城隍庙,祭拜城隍。

 所以,科尔沁草原上最先建成的便是城隍庙。

 之后赵无恤以城隍庙为中心四面出击,有目的的清缴周边。

 匈奴人也好,其他游牧民族、渔猎民族也罢,都是先打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