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鸡债蛋偿(第2页)

 孔黑子瞬间来了精神,“先生拔一毛而利天下,谁敢污蔑先生不为?某定要登其门,唾其面,与其好生论道论道!”

 只是在说“论道”的时候,孔黑子习惯性的摸向了腰间。

 长卿连忙按住孔黑子,“先生,使不得,使不得啊!”

 岳川呵呵一笑,继续翻看马政。

 养鸡确实是“拔一毛而利天下”,老百姓能够鸡生蛋、蛋生鸡,无穷尽。

 问题是,老百姓没有最初的那一只鸡。

 这就是贫穷的根源。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鸡蛋卖不出去。

 这东西脆弱,不易运输,而且有保质期,所以只能就近出售,如果当地消费能力不强,鸡蛋肯定卖不上价,只能压价处理,最后无利可图,挫伤养殖户积极性。

 鸡也一样!

 老百姓舍不得吃,就是媳妇生产,婆婆最多也是煮一颗鸡蛋补补身子,杀鸡是不可能杀鸡的,老公鸡得留着打鸣,老母鸡得留着下蛋。

 不下蛋的老母鸡才抓了卖掉,但是当地消费能力不强的话,一样卖不上价。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隔三差五的鸡瘟,养鸡户无论大小,遇到了都是欲哭无泪。

 眼下姜国不一样。

 首先是城隍庙以及各地的土地庙,香火非常旺盛。

 家中“有事”的人找城隍或者土地,肯定要带供品,最常见的就是鸡了。

 “事情”办完,上庙里还愿,也不能空着手,再带一只鸡。

 所以,姜国的鸡很畅销,需求量非常大,不愁卖。

 再加上稷下饭庄每天都在收购公鸡、母鸡、鸡蛋,很多老百姓都跃跃欲试养鸡了。

 养一只母鸡,两天收一枚鸡蛋,隔三差五拔几根毛,攒起来都能跟货郎换东西。

 这一天天的,都是钱啊!

 很多人大事糊涂,但小事绝对精明,甚至是狡猾。

 如此一来,鸡在姜国就完成了一次循环。

 《鸡政》提供鸡苗,百姓负责养大,并且在养殖过程中收鸡蛋、拔鸡毛获取利益,最后还能卖鸡获取财富,然后买入更多鸡苗……

 稷下饭庄则获得了源源不断的鸡蛋、鸡毛、成鸡,能够持续、稳定提供荤菜、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