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鲸吞(第2页)

 花姐道:“福姐她们家来送……” 

 话没说完,张仙姑那儿一堆人出来,除张仙姑外,还有几个眼熟的人。一个年轻的妇人搀着张仙姑的胳膊,竟是当初状告黄十二郎的李福姐!李福姐一身簇新的艳色衣服,头上戴着大红的绢花,她哥哥和父母也在,衣服都洗得很干净,脸上带着有点局促的笑。微弯着膝盖,稍稍躬着腰。 

 祝缨道:“进去坐下说吧。”她先不换衣服了,到了张仙姑房里,宾主再坐定,李家人说明了来意。 

 李福姐回到了娘家,到今年要结婚了。念及祝缨当年的活命之恩,必得送些喜酒、喜饼之类。虽说府衙不缺这个,也是他们的心意。起先已经来了一趟了,半

路听说祝缨进山了,这又来了第二趟,终于将准备好的酒食之类送出,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祝缨笑道:“那很好啊!我也有贺礼给你。” 

 张仙姑道:“我们都想到啦!”乡间随礼,一点钱、一点米之类,知府给得多些,张仙姑说还给了二斤糖。 

 李家老两口实在,都说:“太太太贵重了。” 

 “小两口,甜蜜蜜的才好。”张仙姑说,比起士绅娘子们的奉承,她更喜欢与这些人相处。 

 老两口还是不太敢收,花姐等人都说:“收下吧。” 

 张仙姑也跟了一句,道:“是啊,你看喜酒、喜饼都给我了,我不得回你们点喜糖?” 

 祝缨笑道:“收下吧。” 

 他们才收了,祝缨又问对方是什么人,得知是同村的后生。再问他们的生活如何,收成如何,官吏们怎么样,这一路走过来道上好不好走等等。聊了半天,直到问得差不多了,又让留饭,自己才回房收拾整齐——她还有一个人要见。 

 —————————— 

 仇文已经在书房里正襟危坐良久了。 

 他这次也跟随进山,自认差使也办得漂亮,觉得自己仿佛是离“开化”越来越近了,不知道现在又要派给他什么事呢? 

 他喝了一碗茶之后,丁贵说:“大人有些事,你先等一会儿。”又给他续茶。 

 仇文听他这么说就拒绝了第二碗茶,担心喝水太大会误事。 

 这种担心是对的,他足等了一个多时辰,祝缨才来到书房。一见面就说:“久等了。” 

 仇文忙说:“哪里哪里,没有等很久。” 

 “坐吧。” 

 宾主坐下,仇文也依旧不再喝新上的热茶,而是等祝缨的吩咐。难道是下一次的贸易?还是…… 

 祝缨道:“你以前在寨子里并不是商人?”她打听过了,仇文家跟郎锟铻也是远亲,也小有一点地位。什么打猎啦、干头人分派的一些差事啦,啥事儿都能干一点。是个“管人的”人。 

 “大人莫提当年。” 

 “你会说五种话?” 

 “是。” 

 祝缨道:“你做买卖很有头脑,还想继续做下去吗?” 

 仇文道:“糊口而已。” 

 “唔,你代白面、山雀两家写的奏本也似模似样。” 

 “大人过奖了。” 

 “还想接着写吗?” 

 仇文的嘴唇抿成一条线。 

 祝缨笑笑:“会五种话,又会写奏本,只做商人有些可惜了。” 

 仇文眼睛微亮,祝缨知道自己说对了,问他:“可愿意做老师?” 

 仇文道:“小人自己还想做个学生,大人为何?”他环顾四周,这个书房他还来上过一阵课呢,虽然是跟几个鸡吵鹅斗的小破孩儿一起上的。 

 祝缨道:“嗯,如今羁縻县多了,奏本也不能总叫你代写。我打算设一番学,第一要找一些通晓语言的老师,教各族学说话写字。” 

 仇文忙说:“小人愿意。” 

 祝缨道:“不养家糊口了?朝廷官员可是不能经商的。” 

 仇文反应了一下,才说:“大、大人的意思是?”一种不敢置信的狂喜席卷了他的全身! 

 祝缨道:“还没跟朝廷请示批复,先攒人。愿意干吗?” 

 仇文忙说:“愿意的!哦!”他赶紧离开座位,郑重拜下。 

 祝缨道:“起来说话,有事要你做。” 

 “是。” 

 仇文一直努力洗掉身上的“獠人色彩”,番学老师虽然也是与各族打交道,但是让他教授文字,勉强算“自己人”了。仇文很愿意。 

 祝缨道:“知道怎么教么?回去想想,这是启蒙,你拿出个办法来。现在没有官职也不让你白干,你的报酬先从府里出。番学设立了,职事批了下来,你再领朝廷俸禄。” 

 仇文又拜了下去。 

 祝缨道:“你再跪咱们就不能好好说话了,过来。” 

 仇文爬起来,走到祝缨案前。祝缨抽出一个小本子,说:“这是识字歌的稿子,教学生从这个教起,连常识也都会了。这次进山交易,那个西卡的小娘子买针出得起金子,识数却很糟糕。富人尚且如此,何况穷人?教。” 

 她知道仇文会识字歌,仍是给了他“课本”,让他先去准备教案和翻译:“我现忙不过来,这件事儿就交给你了。你与苏灯共办此事,他这两天就到。你们两个商议一下,如何定个教案。眼下这几族都有子弟要学习。” 

 “是!” 

 “你先回去看着,等苏灯也到了,你们两个协同办理——你以往与苏灯没有过节吧?” 

 仇文忙说:“没有。” 

 第二天苏灯也赶到了,祝缨将他二人召集了来。两人之前写奏本的时候共过事,没结仇,彼此虽不热络也点了个头。仇文知道苏灯是来干什么的,苏灯已经苏鸣鸾安排,也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心道:难道他……是来建番学的? 

 苏灯心里的“建番学”是指仇文当个管事,之前组织交易之类的杂事仇文办了不少。 

 祝缨一开口就让

苏灯瞪了仇文一眼,祝缨道:“你们以后都是老师,要通力合作,分个工吧。” 

 苏灯的眼神取悦了仇文,他没跟苏灯计较,回了一句:“请大人吩咐。” 

 苏灯忙说:“请老师下令。” 

 祝缨口上说着忙,仍是指点了一下注意事项:“山中无文字,无法私下温习。先教音标!让学生们把音标记牢了。你们用音标,把各族的话标一下好对照,你写瑛族的,你写猛族的,花帕的你俩商议。官话音不准的,问顾同。也可请教两位江娘子,又或者司仓、司户,还有这边这几个,官话都不错。” 

 苏灯道:“我们寨……县里已有不少人会说官话。” 

 祝缨道:“你管那个叫官话?” 

 苏灯一缩脖子。 

 祝缨道:“去吧。” 

 苏灯道:“那什么时候开学呢?” 

 “你们先把启蒙的课本给我弄好!没书学个屁。其他的事有我。” 

 “是。” 

 ———————— 

 祝缨一回来就很忙,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还有来添乱的。 

 才安排好了番学的筹备,驿站那里飞马传讯——冷刺史在驿馆,让祝缨去见他。 

 祝缨到后衙去,对张仙姑和祝大说:“换身衣裳,咱们去见冷大人。” 

 祝大道:“要上州城去了你咋不早说呢?你不是才从那儿回来?怎么又带我们上城里去?” 

 祝缨道:“他是要上京,路过这儿要见我。大姐,再将咱们备好的礼也都叫他们收拾了带上。这回叫小柳同牛金一道跟随吧。”郑熹写了信让她不用送礼了,祝缨还是照往年的样子备好了礼物。 

 半天之后,他们才赶到了驿站,冷云已经闲得打盹儿了。 

 董先生先来接待祝缨,看到祝缨身后的人,叉手为礼:“不知封翁封君也到了,恕罪恕罪。”又同花姐等人问好。 

 祝缨道:“大人呢?” 

 冷云打着哈欠出来了:“你胆儿肥了,叫我等这半天。” 

 张仙姑和祝大一阵紧张,祝缨看出来冷云心情不错,说:“不但要大人等,还要派大人的差。” 

 “咦?”冷云不睏了。 

 祝缨道:“要上京了,捎一程呗。小柳、牛金。” 

 他俩马上上前来行礼,冷云一打量,说:“不是你们家老侯就行。” 

 众人一笑。 

 冷云又问有没有他的礼物,祝缨道:“您的行李还不够多么?给您的就没有,给府上君侯寻了几张狼皮。”山里狼也多,她进山的时候换了不少,装了一箱子往京城分发。 

 “真是个没良心的!我还给你留了东西呢!”冷云假意与她争吵,到天快黑了又留他们吃饭。 

 他们这一晚都歇在驿馆。 

 —————————— 

 次日,祝缨在驿馆送别冷云,冷云这次也是转水路上京。 

 冷云回京没跟家里人商议,两年多近三年的刺史生涯也养肥了他的胆子。他儿子都很大了,还能做不了自己的主? 

 冷云心情很好,董先生也不劝他留在州城,董先生的年纪奔七十去了,自己也是官身了,并不想将一把老骨头埋在这个烟瘴之地。宾主二人想法一样,愉快地启程回京去也! 

 由陆路转水路的第三天,两人相继病倒。冷云来时走陆路,病个七死八活地过来了。次后也曾往返两地,并没有再病,便以为自己是铁打的。回京心情好,更不应该生病。 

 他偏偏病了。 

 董先生比他病得晚一点,却病得更重。二人一个拖一个,行到十一月,越往北越冷,董先生一病不起,竟然与世长辞。冷云卡在半路上,病却渐渐轻了一些,熬到了腊月底抵达了京城。 

 送给冷侯老大一个惊喜! 

 这天,冷侯回到家,先看家里人仰马翻,问道:“怎么回事?”府里人笑着说冷云回来了。冷侯先是吃惊:“他来干什么?今年不是该他的长史入京的么?” 

 长随上前道:“大人押粮……” 

 “放屁!他那儿的粮不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