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碰撞(第2页)

 祝炼暗中憋了一股气,心道:怎么就不一样了?对,是不一样,富人里的坏人和蠢人特别的多!哼!你以为你就比别人好了是不是?

 苏喆尤其不解,她再受白眼,也是洞主的外孙女,是现在阿苏家当家人的女儿,将来是要做县令的,与生下来就是奴隶、仆人的人怎么能一样呢?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她当然是“贵种”。

 两个小侍女与祝石都没有这两个人的这股劲儿,他们听得半懂不懂的,对他们而言,“生字”不仅仅是指生字簿上的那些,连识字歌他们也都没有背全呢。

 祝缨没有生气,她问苏喆:“要有多贵?”

 苏喆有点茫然,祝缨笑着指指墙上的舆图对苏喆说:“你看,咱们现在在这里,这一片都是南府,这儿,这是阿苏县。这儿,这是全州。这一整片,才是天下。县令的孩子贵吗?知府的孩子呢?刺史的的孩子呢?”

 苏喆小下巴一扬,道:“那就做刺史!”

 祝缨有点开心,笑道:“好,那就做刺史。做刺史之前呢?要是说,你永远只能是个县令呢?”

 苏喆的小下巴僵在了半空。

 那当然不行!

 其实以前也还是可以的,以前她生活在山上、寨子里,见过的风景就那么多,阿苏家已是她认知里最好的了。直到她下山,到了姑婆家、到了阿翁家,见过了更好,就回不去了。知府的威风是什么样的呢?比寨子里好,比阿妈做县令好。

 祝缨笑笑:“来,看下一个字。你们几个!”她将一个个小木球屈指弹了出去,祝石的脑门儿、小侍女的后脑勺都挨上了。准头不错,祝缨有点满意。

 ————————

 自此之后,课堂上就十分的鸡飞狗跳。祝缨每天就上午小半天时间给他们讲课,剩下就让人看着他们自习,有时候是项乐有时候是项安,有时候是胡师姐,都是练过的。下午的时候,花姐会先来教他们数个数,教小半个时辰。其余时间就是让他们写字、练字、背书、做题。

 基础学习和训练向来是枯燥乏味的,对小孩子尤其的难。

 第三天,祝石的屁-股就坐不住了,椅子上像长了牙一样的,左挪右转,动静很大。两个小侍女比他好一些,坐不住了不那么折腾椅子,前排的却会不时地转过头到后面,后排的也会不时地戳戳前排的后背,两人还要小声交谈几句。

 苏喆有时候听到了觉得十分丢脸,祝炼也无法控制住祝石。一人又挨了一弹子之后,苏喆当天晚上将两个小侍女狠训了一顿:“再这样,舌头割了去!”

 祝炼那边,他的好兄弟祝石说:“我不想上学。”

 苏喆和祝炼自己都还没满十岁,能管得住自己已是上佳的孩子了。小侍女好点儿,受过点训练,上课不敢再说话了,只是学得不太好。祝石却有一个靠山——祝大,他老人家对学问是敬仰的,对不学习的孩子是宽容的。

 他自己就是个年过四旬才多认了几个字,如今过了五十岁还不太会写字的神棍。

 祝大觉得强迫一个学不进去的小孩子半个时辰坐着不动是“坐牢都不带这样狠的”,为祝石向祝缨讨要玩耍的权利。祝缨道:“他不识点字,以后怎么过?”

 “我和你娘不识几个字,不也将你养大了?”

 祝缨道:“他得识字。”

 祝大嘟嘟囔囔的:“识字也不用这么用功。他又不乐意,你何苦费这个心?”

 祝缨将两个孩子叫过来,问道:“石头,你是不想上学吗?”

 祝炼心头一惊:“他没有。”

 祝大道:“你叫他自己说。”

 祝石左右为难,他学东西向来就是慢的,也没怎么想过要上学。张仙姑道:“哎哟,你们别逼他。”

 祝大马上对祝缨说:“就是!你别拿他当你!”

 张仙姑道:“你也别吭声。”

 祝缨对两个孩子说:“你们两个是一道的,读不读书,以后天差地远!难道要一个做官一个做仆人?”如果祝石不肯用功读书而在其他方面也没个长项的话,祝缨是不可能向对祝炼这样去优待他的。

 两个小时候称兄道弟的孩子,用不着几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到时候谁要说“造化弄人”,祝缨一准抽他一个大嘴巴,这事儿跟造化没关系!

 “都闭嘴!祝石,明天接着上课!别人学课文,你接着学识字歌。”

 祝缨板起脸来,祝大也没了声儿,只能对祝石投以同情的目光。张仙姑道:“识个字有用的,石头啊,别的不想学就算了,识个字啊。”

 她晚间特意找到祝缨聊了一阵儿,还是那个意思:“他们俩,以后有门手艺能糊口你就算对得起他们啦!能养成什么样儿呢?你也得看看材料不是?你自己别太累了!一个小妹还不够你忙的?你……你连个自己的孩子都没有呢。”

 张仙姑越说越多:“他们两个是可怜,我瞧着也可怜,你也得瞧瞧人。锤子机灵,能学得成,你不太累就教他。石头,这就是个亲生的儿子,教不出来也只好给他多留二亩田,叫他饿不死。”

 祝缨道:“我没田给他,学不出来我也不能养他在家当公子,好吃好喝衣服房子书本笔墨零嘴儿零用钱,给别个贫苦人家想读书而不得的孩子不好么?”

 张仙姑道:“莫生气、莫生气,谁要你当他是自家孩子养啦?能教出来就教,教不出来就罢。各人有各人的命。你要这样,就不能叫他俩一样的待了。那等长大了变得不一样了,哪受得了?”

 祝缨道:“我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张仙姑道:“你都有主意了,就别再犯这个愁。别人怎么样我不管的,我只管你好不好。老三,你不欠谁的,不用为别人安排那么好,从生管到死,你管管你自己。”

 祝缨道:“我没生气。不服管的我也不会管。”

 “那早点儿睡。”

 “哎。”

 除了一个完全学不动的学生,其他的都还凑合。

 祝炼问题不多,就是学,就是背,与他相反,苏喆有无穷的问题。这小姑娘看似满身反骨,脑子里总有些想法又与礼法很是契合,祝缨少不得慢慢给她掰开来讲一些道理。

 花姐比祝缨有耐心得多,但也说,这几个学生的进度很不一致,苏喆早就识数了,她在寨子里就学了最简单的算术,祝炼没接触过,但是学得很快。至于祝石,花姐甚至问过祝炼:“石头是不是小时候发过高烧?”

 然而祝石又有一种好处——能吃苦。不是说别人不能吃苦,他吃了苦也不抱怨。苏喆想跟胡师姐学梅花桩上的功夫,祝炼也是满眼的渴望,祝石也被拖了过来跟着学。身体上的苦头他就能熬得下。

 祝缨看

在眼里,心想:也只好如此了。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并不能在一个祝石身上花费太多的功夫。祝石能找到个养活自己的手艺慢慢学,她就不再多管了。

 要她操心的事还多着呢。

 祝缨对祝石放了鹰,小侍女们在背后窃窃私语,不外是利基家的小子是学不好的之类。苏喆听得心烦:“都闭嘴!我不割下两个舌头你当我说话不算数吗?!来人!”

 小侍女们又是一吓,随行的女仆走了进来,道:“主人。”

 苏喆道:“每人,打手板二十下!”她虎着脸,看着女仆将两个小侍女一人打了二十个手板,打得哭哭啼啼的,还要加一句:“以后还敢忘了我的话吗?”

 小侍女们带着哭腔:“不、不敢了。”

 苏喆问女仆:“阿姨还没回来吗?”

 女仆道:“还没有。”

 ——————————

 苏晴天是去见苏鸣鸾了,她见了山下宿麦的收成,认为整个南府都在逐渐的富裕起来,山货完全可以在府城也多销一点——反正他们有钱有粮。

 她此次回去,一是与苏鸣鸾商议此事,即,用一部分山货换一些山下的粮食。只有有了足够的粮食,才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只有有了足够的人口,才能守住地盘并且扩张。

 苏鸣鸾道:“义父当年在福禄县就下令,橘子能赚的钱再多也不能侵占耕地,唉,他实在是个厉害的人啊!”

 苏晴天道:“是。老师总能比我们看得远。不过,他看得远,会不会……?”

 “什么?”苏鸣鸾正在想着女儿回来跟她学的那个话。

 苏晴天道:“就是利基啊。那两个小男孩儿,咱们知道来历,也知道老师一向心地好。可也不至于放到自己家里养,还要跟着一起上课。他是不是对利基,也要,也要好好对待了?那咱们怎么办?”

 苏鸣鸾皱了皱眉头,道:“他是不想帮咱们打利基的,不过他也有他的道理,咱们也不是全靠着他、事事都听他的命令才能过活。”她实在猜不着祝缨要将她与利基族怎么安排。强压着双方和解?不太可能。要拉拢利基?利基会提出什么条件?会要打压她吗?

 苏鸣鸾道:“我与你一同下山!”山上的麦收现在也结束了,她正可以此为借口到山下看看祝缨,向她报个喜。苏鸣鸾当即着手准备,除了山货,也装了两大口袋山上的麦子捎去给祝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