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矫枉不可不过正,事急不可不从权……徐信欲“成圣”……

    第459章矫枉不可不过正,事急不可不从权……徐信欲“成圣”……
 


    紫禁城,文华殿内,徐信处理着一件又一件的事务,最近的事情有点多,主要是因为涉及改革,所以下边的声音有那么亿点点多。
 


    “太师,这是陛下让我送来的奏折,有一些……狂悖之言。”
 


    曹正淳的声音传入殿中,随着他身影一起过来的,还有一些奏章,有些奏章是先过司礼监,再送到内阁处理的。
 


    只不过吧,现在的大明内阁就徐信一个人,他下边倒是还有一些幕僚什么的,帮忙着处理事情,最近也都是忙的要死。
 


    徐信随意的翻开放在最上边的一本,是某个御史的奏本,密奏皇帝说他的坏话。
 


    具体如下,先是说徐某人不敬天地,主要表现在最近天灾有点多,然后他居然没让皇帝下罪己诏,这就很过分,不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然后又说了徐某人阻塞言路之类的废话。
 


    后边接着又讲,最近整顿吏治搞的改革,不符合祖宗之法……若是当面,真想一大逼兜扇他,说祖宗之法是吧,朱重八那家伙贪墨六十两就剥皮实草,这个祖宗之法不知道这人喜不喜欢。
 


    徐信整顿吏治搞的改革,就类似清朝雍正老四弄的那一套,专门限制的就是文官,还规定了秀才、举人这些免税的田亩数量,所谓“耕读传家”的那些既得利益者,当然不会喜欢。
 


    不过徐信不在乎,现在大明各项权力都被他抓在手上,不听话的这些人越多越好,东北大开发,缺人啊……
 


    徐信想到这里,又接着看下去,皇帝故意放在第一本,这奏折里肯定还有些东西的。
 


    嚯,果然啊,又是说他阻塞言路,不允许士绅生员议政,否则罢黜为民,说什么人言不足恤,要广纳良言……个嘚,徐信都知道他们要靠着这种方式搞事,肯定是要预防啊!
 


    最后这位御史又来了个总结,以王安石喻指他徐某人,说什么……王安石以之误宋,陛下不可不深戒也……
 


    徐信看完奏折,心中也明白小皇帝为什么生气了,这位御史不仅是骂他徐某人,还把小皇帝都骂了。
 


    在近代以前,北宋灭亡以后,王安石在读书人的宣传当中,就一直是奸臣的形象。
 


    因为从南宋开始,士大夫们就把导致靖康之难的锅,安在了王安石身上,而且到现代也还是有这种观点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