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年入阁,小阁老?(第2页)

 


    他们王家的麒麟儿的本事,他们比谁都清楚,现如今内阁的纸糊三阁老,和徐信相比就是个屁,但现在的大明朝,并不是开国之初,有能力就能直接上位的时代。
 


    说起大明的内阁,还要也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产物,准确点讲,就是类似分权之后的丞相府。
 


    自古以来,相权和皇权的冲突就没有断过,厉害的皇帝随意更换丞相去背锅,就比如汉武帝刘彻就喜欢这么干,他的时代里,丞相基本没啥好的下场。
 


    但厉害的丞相,也能反压皇权甚至谋朝篡位什么的,这里绝对没有点某位曹贼的意思。
 


    皇帝为了避免大权旁落,往往不断地削弱相权从而加强皇权,特别是一些精力旺盛和个性雄强的君主,更是喜欢大权独揽。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现在这个世界的大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朱重八。布衣出身的他干的很多事情都很接地气随性,但也遗留了很多问题和隐患,比如军户制度这些。
 


    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一案发难,借机废除了宰相制度,不再设立。同时定下祖制,严令后代子孙永远不准再议立丞相。
 


    朱元璋废除丞相,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原本很多应该是由丞相过问处理的政事,现在都得由皇帝亲自处理了。
 


    朱元璋自己精力旺盛,勉强能够连轴转,但都每天处理政事到很晚,他之后的皇帝就……很难过了。
 


    尤其是朱元璋死后,还爆发了靖难之役,他儿子朱棣从北京起兵干到南京,找的理由是侄子朱允炆违背祖制。
 


    朱棣篡位之后,也是深感没有丞相处理政事无力,但他造反找的理由就是朱允炆违背祖制,那他自己当然就不能重议立丞相,于是想了个折中的办法,选了一批人进入文渊阁,为皇帝提供参谋建议,“参预机务”,称为“内阁”。
 


    明太宗朱棣之后,内阁的成为了定制,内阁制度就正式产生了。
 


    没错,这个时代朱棣是被称为太宗文皇帝,至于说为何后世会有成祖的说法。徐信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毕竟他也只是在后世网上冲浪的时候,偶尔听到朱棣是被称为成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