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第3页)

   只是才从黄花机场赶到市内,就被一群闻风而动的记者媒体包围了。说实话,看着这一群突然而至的长枪短炮有点懵,怀疑是机场泄露了风声。

   面对堵住自己不让走的记者,张宣被逼无奈,“我只回答几个问题,后面有什么事,我们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到时候你们再问。”

   跟在身侧的裘雅点了一位中年男性,后者问:“三月你好,请问这次从沪市回来,是专程来一线布置捐赠救灾工作的吗?”

   老夫是不放心老家,不放心老娘和双伶,才特意回来看看家里的,他心里如此腹诽,但嘴上却说:“抗洪救灾,人人有责,我身为湘南的一份子,自然是要为此贡献一份力量才行。”

   另个一女记者问:“三月,你捐出了3000多万版税,银泰地产和银泰科技准备捐赠多少数额的物质?会比3000万多吗?”

   听到这问题,在场的人都是微微一怔,这女记者是真的这么耿直呢?还是不怀好心?道德绑架?

   不等张宣回答,裘雅很有眼力见地接过了这个棘手的问题,“不好意思,我插句嘴,由于张总最近一直在忙着创作,捐赠物资的事情都是我在具体负责。

   不过张总曾对我交代,捐赠物资多少得视灾情情况而定,我们当然是希望洪灾很快就过去,还大家一个安定地家园。

   但是如果洪灾继续扩大,我们银泰地产和银泰科技绝对不会视而不见,会尽最大力量提供物质,争取为灾区的战士和群众能吃一口饱饭而尽绵薄之力...”

   裘雅回答的很艺术,不说具体金额数字,简直就是在打太极拳,反正她不是张总,说话行事没那么多顾忌,身处她这个位置,自然是怎么圆滑怎么来。

   裘雅说完,不给女记者反驳的机会,又另外点了一名青年男记者。

   花了5分钟左右,回答了几个问题,张宣就在银泰地产的一众人护送下,离开了现场。

   冒着大雨来到裘雅的临时仓储中心,他问:“这边情况怎么样?”

   裘雅给他倒杯水,“这边的领导对我们很客气,还算舒心。”

   接着她又讲:“我建议你赶紧走人,别到长市逗留,要是湘南boss们知道你在市里,说不得就会登门拜访。”

   这确实是个麻烦事,他跟湘南大boss通过电话打过几次交道,为的就是商业综合体中心的建设。

   要是这次真被人堵门了,增加物质捐赠的事小,在长市建设商业综合体中心暂时做不到啊,金陵和深城正在同步建设呢,每个项目要100个亿的预算,银泰地产的人力不够不说,账目上也掏不出钱了。

   简单吃了一碗米粉,张宣一行人急匆匆地走了,回了老家。

   就像阮秀琴同志在电话里所说的,上村是洪灾受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好几处地方洪水都漫到了马路边,村里一半农田成了滩涂,以往河边那几套木材土砖结构的房子不见了。

   另外,村里四座桥垮了两座,没垮的是前两年新修的石拱桥。至于两座平板桥,在这次洪水中没经得住考验。

   “满崽,你赶了一天路,饿了吧?”阮秀琴见到他,忧愁的脸上有了一丝笑意。

   看着满桌子菜,张宣眼睛发光:“都快饿晕了。”

   闻言,知道他今天要回家而特意赶来上村的杜双伶连忙给他盛了一碗饭,笑吟吟地说:“妈今天做了一桌子好菜,都是你爱吃的。”

   张宣招呼:“老妈,你也赶紧吃啊,不然双伶等着你呢。”

   “好。”阮秀琴温温笑。

   三人吃饭的时候,一直都是阮秀琴在讲话,果然同预料的一样,洪水爆发后,村委会来了老张家好几次,目的是募捐。

   而阮秀琴这次说的,就是一些募捐情况...

   张宣一边吃一边细细听着,时不时附和一声,如今他不缺钱,只要老妈心里舒坦,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反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他看得很开。

   在村里待了两天,见村里大小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喜欢找自己后,他终于体会了一把有钱人回家的烦恼,后来为了图个清净,把事往亲妈身上一抛,干脆躲到老杜家去了。

   ps:求订阅!求月票!

   抱歉,过渡章有点水,断断续续写了7次才写完,这病毒看下人,为什么就我浑身疼得要死要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