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图春史平且安

第262章 阁主期许(第2页)

  但是,往深处想,陶敬渊会这样做也不奇怪。

  陶敬渊在兵法上,喜欢用险招奇招,也善用最小的代价来重创敌人,这同样体现在其为人处世上。

  陶敬渊用一个曾孙女,来换取长定殿下将来的支持,这就是其会做的事情了。

  姜贵妃已终身不能再有孕,而陶贤妃诞有十皇子,虽然现在十皇子年纪还小,然而皇上春秋鼎盛,将来的事情还不好说。

  陶敬渊目光长远,若是曾孙女与长定殿下结下深厚情谊,那么看在这个曾孙女的份上,长定殿下乃至姜家一系都会倾向十殿下。

  当然,除此之外,或许姜家和陶家还达成了什么协议,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以后的事情,或许他都看不到呢。

  对于当下的武阁来说,赵叔敖认为这刚刚好。

  见到郑琼忧心忡忡的样子,他这样道:“你何须忧虑呢?北疆陶家参与到武阁选拔中,此乃好事。”

  “好事?”郑琼一时反应不过来。

  赵叔敖笑着道:“正是,长定殿下本就令人瞩目,现在加上了北疆陶家,如今朝中、军中,哪个官员不关注着武阁的选拔呢?”

  这些人关注着武阁的选拔,自然就会清楚这选拔规则的好处,才会将这些选拔规则用在军中。

  如此一来,军中士兵才会大受裨益。

  这原本便是他改变武场选拔规则的初衷。

  只是,武场的规则要用在军中,并不容易,需要潜移默化,用时也很久。

  没想到,长定殿下把所有目光都吸引过来了,那么原本他准备用三五年时间的达到的效果,可以缩短在武场选拔的考核时间之内了。:筆瞇樓

  听到赵叔敖这么说,郑琼豁然开朗,点点头道:“阁主说的是。”

  是了,他倒是没有想到这一层。

  武阁这些年太过沉寂了,阁主最想要的,便是武阁真的发挥为军中培养武将的作用。

  只是,皇上登基之后,对武场既不打压也不支持,甚至隐隐有提防的倾向,这让武阁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了。

  阁主曾对他们推心置腹地说过,武阁是军中将领们受训、进步的地方,倘若武阁一直这么下去,就不能再为军中培养人才,那么武阁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