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暂行君事(第3页)




    臣不敢隐己之短,伏乞陛下及朝廷诸公,从殿下之言,褫夺帅任,另选贤能。”



    张辩念完,天子即道:“太尉请辞,诸卿以为如何?”



    这是一封很明显的请辞文书,但也是一封很特殊的请辞文书。



    往往,臣下真的请辞,会把所有理由归结于自身。



    但此书中显然不是。



    朱龙先阐述了自己的打法,接着表达周彻在建功之后,反对自己打法的同时也反对自己这个人。



    认为自己‘年迈无用’、‘阻碍建功’、‘延误战机’,所以请辞。



    言辞恳切,中心思想非常明确——六皇子在逼退我,我不想和他争,为了大局,愿意后退。



    这是一封以退为进、将官僚阴阳怪气作风发挥到极为明显的上书。



    卢晃目光一凛,即刻道:“既然朱公自认不如殿下,就准了他辞吧!”



    他选择不回应朱龙的阴阳怪气,先帮周彻将军权揽到手再说。



    “不可!”



    袁达立马站了出来:“殿下立有奇功不假,但太尉何曾犯错?”



    “若大将立功,便能逼退主帅,军中岂不是乱套了?”



    “日后将领都能持功胁上,大夏如何治军?”



    “后将军此言甚是!”有武人即刻赞同,大声呼道:“前线能立奇功,也离不开主帅统筹后方。主帅无功劳不说,还反被逼退,此闻所未闻!”



    “无罪卸职、临阵换帅,必使军心离散,于战不利、于国不祥!”



    武官们不断发声。



    不需朱龙私下交代,就单凭这文书也能看得出来:朱龙不想辞!



    他真想投子认负,断然不会这般表达。



    他是清楚自己没法遮掩六皇子的功劳,但也要在朝堂上揭露六皇子在立功后的嚣张跋扈。



    于军中逼主帅、于朝中退三公!



    ——以退为进!



    争论不休。



    天子望向杨复:“司徒以为呢?”



    杨复躬身:“太尉确实无错。”



    “兵曹怎么看?”天子又问。



    “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没错。”皇甫龙庭道:“据当前情报可知,若是让殿下第一时间督大军而进,只怕羊头山已破,兵锋正在迫近晋阳城了。”



    “你这是马后炮!”袁达当即反击。



    “皇甫尚书这话太苛责了!”褚闻声道。



    “父皇,我有一言!”



    这时候,大皇子站了出来。



    “哦?”天子面露异色,道:“且说来听听。”



    “过程难议,便看结果。”大皇子言:“太尉稳重持于后,皇弟敢战当于先,虽有争执,却既能取胜于阵前,又能托底于后方。”



    “足见此二人搭配用兵,结果是极好的。”



    “既然如此,为何要去撤换变动呢?”



    天子眼神微动,脸上浮现些许笑意,点了点头:“你这话确实有道理,那你认为,当何以回复?”



    “安抚太尉,让他安心为帅;奖励皇弟,让他继续立功,如此即可。”大皇子道。



    天子笑着点头:“善!”



    “你们都议论一下,六皇子之功,当如何赏赐?”



    “陛下!”卢晃再度站了出来:“臣以为,一切赏赐,莫过于替殿下助力并州。”



    “司空请说。”



    “其一,被人架空,百骑冒险之事,断不能再生!”



    卢晃声音很高,一点不怕得罪人:“殿下战场上的能力已不必怀疑,军中持节者过多,对殿下阻碍重重,臣建议收回董然之节!”



    袁达等人脸色一变,正待出声,天子将手一抬:“司空之言甚是,准!”



    “其二,臣虽不是武人,但也听说军中讲究逐级指挥。战略大局,由太尉总揽;临阵之事,各部应以殿下之令为尊。”



    “甚是有理。”天子再次颔首。



    “其三,并州之人事、财权,如果事事来禀朝廷,一则时效拖延,二则特殊之时无法做到,可适当放权给殿下。”



    天子沉吟后,道:“拟旨一道,除平难将军职外,命六皇子代天掌印、巡牧并州,于并州境内,暂行君事。连刺史在内,州、郡、县所有官员任免罢黜,皆由其一言而定!”



    群臣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