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9章 我的一等功(第3页)

“首长同志们,我是自己人,我是爱国的,你们不要用这样的眼光来看我呐~!”

李峰对于这些目光,也是发自心底的有些发怵,舔了舔嘴唇,他说的是实话呐,二代机和三代机的差别,可不是数量就能弥补上的。

“我们目前的工业基础已经具备,但基础打的再多,再好,那是基础,基础总归是要向上发力的,电子管和晶体管,是未来的两个主要方向,一但选错,可以回头,但重新拾捡起来,等于又得重新开始,这种时间上损失,对于我们这种本就落后于人,又奋起直追的国家来说,才是最大的损失~!”

邵主任此时都忍不住陷入到了思考中,他也没想到,今天的李峰,会玩的这么大,本身只是一个关于车载火炮的是否规模化生产的会议。

但从李峰口中,延伸出去的内容,却比车载火炮,要来的重要的太多,正因为他听懂了李峰话中的意思,才越发如此感觉。

现在,基础在向上发展的环节中,确实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即将迈出去的一步,极有可能,是错误的。

这就未免让他这个国防工业办公室的主任,有些后怕,也有些害怕,电子管和晶体管,原来并不是随便二选一,而是选中了一个后,资源倾斜,另一个就会面对可能被放弃的境地。

一旦放弃,当发现这条路,走错了,可能真如李峰所说,又得重头再来。

“首长同志们,说到头来,我们服务的是部队,提高官兵的战斗力,那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产品的落地,不论是电子管还是晶体管,谁能完成率先缩小化,能为我们部队装备服务,那我们部队就用哪个?”

“不能因为,电子管受核战争电磁干扰的影响较小,咱们就全盘投入,它如果无法缩小到正常体积,我指的是装配到卡车,坦克,战机中,那它就注定无法承担下一阶段历史的使命~!”

“那就有了最简单的衡量标准,谁体积小,谁能规模化普及列装,那我们只能用哪一个~!”

看起来是选择题,其实是必选题,电子管如果能缩小,小八一电台也不会采用晶体管和电路板,貌似李峰没有给出答案,实则已经给出了答案。

只需要首长和领导们自行去求证,自然容易获取那唯一的答案。

他们的日常工作,都是围绕着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李峰描绘出的未来战争场景,仿佛近在眼前,谁也不愿意承担装备一旦落后的责任,哪怕只是可能。

只要部队方面先行醒悟过来,自然会推动地方,晶体管的秤盘上,就会多出一块砝码。(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