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斥责(第2页)
他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在心中默念:“天助我也!”
“哼,大学士留下,其余人退下。”
轩辕震霆面色阴沉如墨,狠狠瞪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大皇子轩辕睿渊。
声音冰冷地吩咐道。他的眼神中满是失望与愤怒。
轩辕睿渊用眼角余光看了一眼唐逸尘继续低头跪好。
“退朝——”安顺公公扯着尖细的嗓子高声唱喝。声音在空旷的金銮殿内回荡。
一众大臣纷纷跪地,行三叩九拜之礼,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却又各怀心思。
有的大臣偷偷抬眼,瞥向大皇子和皇帝,眼中满是好奇与探究;
有的则神色凝重,低头不语,不知道自己压得宝,有没有胜算。
在安顺公公的引领下,大臣们鱼贯而出,脚步声在大殿内回响,逐渐消失在殿外的长廊中。
一时间,原本热闹喧嚣的金銮殿变得格外寂静,只剩下龙椅上的轩辕震霆喘着粗气的声音。
金銮殿下,大学士唐逸尘身姿笔挺,神色间满是恭敬。
他微微低垂着头,目光落在地面铺设的金砖之上。
“唐爱卿,随朕去偏殿下一盘棋。”
这时,皇帝轩辕震霆的声音悠悠传来。
一旁的太监德顺立刻上前。
小心翼翼地扶起轩辕震霆,而后一行人朝着偏殿的方向走去。
“臣遵旨。”唐逸尘闻言,不慌不忙地弯下身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随后跟随在一众太监后面往偏殿而去。
唐逸尘坐在殿内静静喝茶,更衣过后的轩辕震霆带着太监安顺和德顺走了进来。
唐逸尘赶紧站起身行礼。
“爱卿啊,这个沈宏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轩辕震霆一边坐下一边摆手让唐逸尘起身。
“启禀陛下,在沈宏霏尚未被派去执行任务之时,与微臣曾有过几次往来。
此人对风雅之事极为热衷,时常恳请微臣举荐他加入诗社。
据他所言,是渴望结识一众学子,一同切磋诗文,提升自身才学。
另外沈宏霏对于文采出众的学子也是出手阔绰,经常约他们喝茶品画。”
“哼!此人的手伸的真够长的。”轩辕震霆下了一颗子,冷哼一声。
“微臣以为,这或许是人之常情。
人往往越是缺少什么,便越是渴望什么。
沈宏霏身为商贾,却对自己的出身深感厌弃。
一心想要跻身文人雅士之列,这般行径,多少显得有些好笑了。”
“呵,挤进去又怎么样,一身铜臭味。
文人的风骨他两辈子也学不来。”轩辕震霆讽刺道。
唐逸尘有些好笑,这身铜臭味也帮皇上解决了不少难题吧?
“皇上说的是,人分三六等,职业也分,士农工商。
商居末位,这并非无端的排序,而是有着深层的道理。
商人逐利,虽在市井中周旋,推动了货物的流通、经济的运转。
可到底满身铜臭,缺了些文人墨客的风骨与家国情怀。
不过,也有一些良心商贾,虽身处商界,却怀揣着一颗炽热的济世之心。
就拿菱洲的林氏商号来说,林老爷深知乡村百姓生活艰辛,土地产出有限。
农闲时青壮劳力大多赋闲在家。
于是,他在多个村庄开设了手工工坊,让村民们能够在家门口做工。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聘请技艺精湛的师傅,耐心地教导村民们纺织技巧。
在林老爷的努力下,许多家庭生活逐渐有了起色,生活有了盼头。
还有在北方经营粮行的陈老板。
每逢灾年,他都会打开自家的粮仓,低价售粮给受灾的百姓。
甚至在一些极为严重的灾荒时期,还会免费施粥,拯救了无数饥民的性命。
他常说:“财富乃身外之物。
在百姓生死攸关之际,若能以一己之力帮他们渡过难关,这才是财富真正的价值所在。”
这些良心商贾,他们以实际行动打破了“无商不奸”的刻板印象。
他们虽未在朝堂之上施展抱负。
也没有金戈铁马征战沙场。
他们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自己作为子民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