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新兴学说(第2页)
但朱由校心里明白,江南地区局势复杂,东林党在那里根基深厚,他也没指望薛国观等人去一趟江南,就能把东林党彻底连根拔除。
于是,他温和地安慰道:“薛阁老无需自责,你们已然尽力了。
对于江南东林党人,朕自有打算。”
说罢,朱由校命人为众人设宴接风洗尘,同时下旨加恩。
晋封薛国观为光禄大夫、太子太保,赐飞鱼服;加官应震为荣禄大夫,赐飞鱼服;封朱大典为荣禄大夫,同样赐飞鱼服。
看到朱由校如此厚待,几人愈发羞愧难当。
与江宁等人在山西血洗整个官场的壮举相比,他们此次的成绩实在不值一提。
宴席之上,几人纷纷表态,将来定要再下江南,与东林党人一决高下,不彻底铲除东林党绝不罢休。
朱由校微笑着安抚众人,一时间,宴席之上众人逐渐放松下来,开始讲述江南查案经过。
薛国观面色难看,拱手启奏道:“启禀皇上,臣等此次前往江南,本以钱兼益案为切入点,试图将案件扩大。
然而,这些东林党人早有准备,推出了替罪羊,田建算是彻底被他们舍弃了。
另外,几家涉案商人也都被推出来顶罪。
至于其他真正的幕后之人,早已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他们实在太过可恨,居然蛊惑百姓,妄图对抗朝廷钦差。
若不是何总兵率领大军坐镇,场面险些失控。
更有不少商人子弟与学子聚集闹事,四处抹黑朝廷,宣称朝廷派遣钦差下江南,是为了搜刮民脂民膏、加重赋税。
最后多亏官大人当机立断,派兵将一众带头闹事的学子捉拿,当场革去他们的功名,还斩杀了一批为首者,这才震慑住了那些人。
说起来,这三千万两银子,与其说是臣等查抄所得,倒不如说是江南东林党人主动上交的‘平安银子’。”
听到这番话,朱由校顿时怒形于色,脸色铁青,猛地一掌拍在桌子上,怒声骂道:“欺天了!
这些东林党人简直无法无天,竟敢公然与朝廷钦差叫板!
江南乃是我大明朝的江南,绝非他们东林党人的私产!
朝廷的赋税,他们一拖再拖,如今竟妄图拿出区区三千万两银子,就想让朝廷低头,难道还指望朕去感谢他们不成?
朕日后定要将他们一个个都收拾了,绝不轻饶!”
就在这时,坐在一旁的官应震开口说道:“启禀皇上,老臣与薛阁老此次在江南发现一个情况。”
听到这话,朱由校和江宁顿时来了兴致。
紧接着,官应震再度开口说道:“东林党人以东林书院为根基,广招门徒,大力推崇儒家学说,实则妄图干涉国政、结党营私。
然而,江南等地文风昌盛,其中有不少文人士子信奉王阳明的心学、理学,更有不少李贽的徒子徒孙。
在一些场合,他们公然与东林党人叫板,双方甚至发生争斗。
所以老臣觉得,朝廷今后举行科举时,不妨将这些推崇理学、心学以及李贽学说的文人士子录取为官,以此来打压东林党人在朝廷和民间的声望。”
朱由校听到“李贽”这个名字,不禁若有所思,点了点头:“官爱卿说的这个李贽,朕倒听说过。
此人在万历年间为官,竟敢痛批儒学经典着作,将程朱理学贬得一文不值,还把儒家视为荼毒百姓的邪说。
朕还听说,当年李贽开坛讲学之时,场面可谓万人空巷,门下弟子众多。”
随后,朱由校略有自嘲地说道:“据说当年这位李贽,就连太祖爷的言论也曾批评过。”
听着朱由校的讲述,江宁心中不禁暗自惊叹,脱口而出:“卧槽,敢情这位李贽竟如此大胆勇猛,自己居然一直不知道有这号人物。”他赶忙转头看向坐在身旁的温体仁,用眼神示意。温体仁瞬间心领神会,双眼向上翻起,仿佛在脑海中快速查阅资料。
没过一会儿,温体仁笑着说道:“江大人,这位李贽当年堪称是另一个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