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牵正散(第3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全蝎尾针轻触老妪耳后灸疮瘢痕,青铜镖身突然泛起青黑:"昔年瘢痕阻滞少阳经别,如关隘闭锁,药力难达。"三人相视颔首,竟同时化归药形:白附子断面年轮纹显现七重,僵蚕背甲浮现金丝卦象,全蝎尾刺迸发幽蓝磷火。
杨仲仁取《景岳全书》置于案头,药灵们旋即重聚人形。白附子将生黄芪切片铺陈经络图:"李东垣补中益气法可为根基,但须借吾等开通道路。"僵蚕银丝突然交织成三焦网络:"《难经》言三焦'主持诸气',当取外关穴沟通表里。"
全蝎以尾针刻划铜人足阳明经:"虚处补之,实者通之。"蝎尾镖在足三里穴划出气旋纹路:"辰时艾灸此穴,借流注旺气以壮阳明。"三人药末与黄芪汁交融时,竟泛出琥珀光泽——此乃补泻同施的"子母胶"炼制法。
治疗第十日,老妪突然呃逆不止。全蝎点按内关穴时,发现其手厥阴经气逆乱如麻:"此虚阳浮越,当急用介类潜阳!"僵蚕取珍珠母研粉灌服,白附子以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杨仲仁忆及《临证指南》"镇肝熄风"篇,急添生牡蛎五钱。
月圆之夜,老妪突发耳鸣如潮。僵蚕银丝探查发现足少阴经有断点:"此肾精亏损,当用血肉有情之品。"白附子化出紫河车虚影:"取坎填离法,配熟地、山萸肉固守下焦。"全蝎却将龟甲胶融入药汁:"介属潜阳,合吾辈搜风之力,可防虚风复动。"
百日疗程逢冬至,老妪脉象始现从容之象。药灵们施展终局疗法:白附子引药气沿冲脉上行,僵蚕银丝在任脉编织气网,全蝎尾针点刺太溪穴激发肾气。三者交汇处,老妪口角竟以肉眼可见速度回正。
杨仲仁在医案中详录:"全蝎用量由三钱渐减至三分,佐以天麻三钱防燥;僵蚕改酒炙增其走窜;白附子以蜂蜜九蒸九晒,化峻烈为温煦。"此番变法后被江浙医家称为"三才再造法"。
惊蛰日复诊,老妪携来家传《铜人腧穴图志》。杨仲仁见书中足三里穴处添有蝎形印记,外关穴旁绘蚕纹,百会穴四周云气缭绕——正是三药灵治疗轨迹。更奇者,夜间以灯烛映照,穴图竟显气机流转动画。
"此乃活络灸影图。"僵蚕轻抚书页,"以三年陈艾灰调犀角汁绘制,遇热则显气血盛衰。"老妪自述按图施灸后,竟能感知药力如银丝穿行经络。此图后被临安太医局收藏,成为研究子午流注的珍贵文物。
临水轩中,三药灵以老妪病例演绎虚风机理。白附子化出太极阴阳鱼,阳鱼眼中现全蝎搜风之象,阴鱼眼内藏熟地填精之形;僵蚕银丝结成八卦阵图,巽卦位显天麻定风草,震卦位浮钩藤平木枝;全蝎尾针在洛书九宫格游走,最终停驻"一白坎水"宫位,引《类经图翼》"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论。
杨仲仁批注:"治虚风如补漏舟,需防渗散,忌用峻剂。牵正散化裁之法,全蝎与龟甲犹舟楫相济,白附偕黄芪若云雾托月。"此番论述为后世治疗中风后遗症开辟新径。
————————
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并生用,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次3g,温酒送服,日服2~3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口眼咽斜,或面肌抽动,舌淡苔白。
【证治机理】证由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太阳外中于风,阳明内蓄痰浊,风痰循经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隧不利,筋肉失养,故而弛缓不用;无邪之处,气血运行通畅,筋肉相对而急,缓为急所牵引,故见口眼?斜、面肌抽动。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方解】白附子为君药,辛温燥烈,入阳明走头面,祛风化痰,尤善治头面之风。僵蚕、全蝎共为臣药,均能祛风止痉,其中全蝎长于通络,僵蚕并能化痰。热酒调服,可宣通血脉,并能引药入络,直达病所,可为佐使。本方为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辛温上行以祛风痰,药简力宏。
【方歌】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斜疗效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