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小蓟饮子(第3页)
七日后,当李货郎能扶着门框站立时,回春堂又迎来新的病患。樵夫陈大捂着腰腹蜷在竹榻上,冷汗将粗布短打浸得透湿:"小便刺痛月余,今晨忽不能出,小腹胀硬如石..."
滑石扣住患者右尺脉,眉峰渐渐蹙起:"脉象沉紧如转索,正是《脉经》所述石淋之脉。"他掀开病者眼睑,"白睛血络缠结,舌下络脉青紫——此乃《医林改错》说的'瘀血内停'之象。"
木通突然举起盛尿的陶罐对着日光:"快看!尿中沉淀竟有砂石!"细小的结晶在罐底闪着碎光,仿佛滑石带回的山泉结晶。
"这下焦湿热煎熬成石,与寻常血淋不同。"小蓟执笔在砚中重重一蘸,"当在小蓟饮子基础上,加海金沙、金钱草各五钱。《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此二味善化结石..."
"且慢。"滑石按住她手腕,"你细触患者少腹,是否左侧有积块?《金匮要略》云:'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当先予五苓散化气行水,待小便通利再攻结石。"
正当众人争执不下时,甘草将调好的药汤递到患者唇边:"老朽添了三分延胡索,钱半川牛膝。《得配本草》说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牛膝可引药下行。"他转头对小蓠笑道:"治淋如治水,疏浚河道总比强攻堤坝稳妥。"
半月后的黄昏,当归正在整理愈后脉案。李货郎的舌象图旁注着朱批:苔薄白,中有裂纹。她执起狼毫在《傅青主女科》空白处记道:"热病后期气阴两虚,当以《慎柔五书》理虚之法缓缓图之。"
后堂传来清越的捣药声。小蓟将蒸晒过九次的熟地黄放入石臼,每捣七下便添一匙砂仁末。"张景岳谓熟地'大补血衰,滋培肾水',佐以砂仁可防腻膈。"她拭去额间细汗,转头对正在炮制山药的甘草道:"这陈樵夫的石淋证,您用黄芪、牛膝配伍化石药,倒是暗合李东垣'升清降浊'之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甘草笑着揭开药炉,氤氲蒸汽中浮起党参的甘香:"《理虚元鉴》说'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这愈后调理,可比当初止血艰难得多..."他突然顿住,望向廊下捧着新采药草的滑石——月白襕衫的少年正将山泉结晶串成风铃,叮咚声里带着金石清越。
暮色渐浓时,回春堂前的木樨树沙沙作响。月光流过"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匾额,在青石板上投下流动的阴影,仿佛千百年来无数医家挥毫写就的治世良方。
————————
小蓟饮子《济生方》录自《玉机微义》
【组成】生地黄 小蓟 滑石 木通 蒲黄 藕节 淡竹叶 当归 山栀子 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咀,每服半两,水煎,空心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证治机理】证因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气化失司所致。热蕴膀胱,损伤血络,血随溲出,故尿中带血,其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瘀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亦为热蕴之象。治宜凉血止血为主,兼以清热祛瘀、利水通淋。
【方解】小蓟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善治尿血、血淋,用为君药。藕节、蒲黄助君药凉血止血,兼能化瘀,使血止而不留瘀;生地黄凉血止血,养阴清热,均为臣药。热在下焦,宜因势利导,故以滑石、木通、竹叶清热利尿通淋;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当归养血和血,防诸药寒凉滞血,同时与生地黄相伍,滋阴养血,以使利水而不伤阴,共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用为佐使。本方为治下焦瘀热所致血淋、尿血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凉血清利合法,止血之中寓以化瘀,清利之中寓以养阴。
【方歌】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