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交泰丸(第2页)
周掌柜迈进诊室时,腰间玉佩撞得叮当作响,却掩不住足下虚浮。张仲元见他印堂泛着不正常的红光,伸手示意其褪去外衫。但见胸腹白肉松软如棉,任脉沿线却隐隐现出青紫色脉络。
"昨夜宴饮可曾食冰饮?"老者指尖轻按巨阙穴,周掌柜顿时疼得龇牙咧嘴。药柜里的肉桂忽然颤动,嗅到患者身上散发的酒气与脂膏浊气。
"饮了三盏冰镇梅子酿..."周掌柜话音未落,突然干呕起来。张仲元翻看其眼睑,见白睛上横着两道黄浊的脂膜:"《景岳全书》云:命门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今君肾阳式微,不能蒸化水谷,致使痰浊壅塞中焦。"
黄连在药柜中冷笑:"这等膏粱厚味所致痰湿,合该用我苦寒燥湿..."话音未落,却见张仲元提笔写下"肉桂五钱"。绛衣青年周身光华大盛,桂叶纹路竟在袖口蔓延成火云图案。
"先生不可!"药柜中突然响起清越童声,竟是茯苓从陶罐中化形而出,"此人舌苔黄腻而滑,分明湿热胶着,若重用肉桂助火..."白衣童子话音未落,张仲元已将半夏投入研钵:"所以辅君以茯苓渗湿,半夏降逆,此谓'去性存用'之法。"
煎药时奇景顿生:肉桂化作的赤色流光与黄连青气相撞,却在茯苓化出的白雾中旋转交融。周掌柜饮下汤药不过半刻钟,突然连打七个寒颤,额角渗出冰凉的油汗,脘腹胀满竟消去大半。
秋雨淅沥时,农妇李氏攥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角挪进诊室。她两颧浮着病态的嫣红,可十指指甲却苍白如枯骨。张仲元示意其伸舌,但见舌尖细密红点如朱砂洒落,舌根苔剥似龟裂旱地。
"月信持续二十余日未净?"老者执起狼毫笔,笔尖悬在宣纸上方三寸处颤抖。药柜中的黄连突然心悸如擂鼓,竟看见那妇人足少阴经有幽蓝火焰顺着冲脉上蹿。
李氏垂泪道:"白日田间劳作,夜里纺线到三更,近半月来闭眼便是血海翻涌的噩梦..."话音未落,药柜深处传来生地低沉的叹息,白芍化作的素衣女子已悄然落泪。
张仲元笔走龙蛇写下"黄连八钱",惊得肉桂拍案而起:"如此阴血亏虚之证,岂可再施苦寒?"却见老者又添"生地一两、白芍五钱",砚中墨汁突然泛起珍珠般的光泽。
"《慎斋遗书》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老者将药方递给药童时,案头《黄帝内经》无风自动,恰好翻至"阴虚则内热"篇目。煎煮时奇异景象再现:黄连青气如蛟龙入海,在生地化出的玄色漩涡中褪去凛冽寒性,反生出甘润之味。
三更时分,李氏忽然惊醒。但觉小腹有融融暖意流转,二十日未止的经血竟在寅时初刻悄然收住。晨起对镜梳头时,发现枯槁发梢生出三寸青丝。
十年后霜降之夜,百草堂檐角铜铃在寒风中呜咽。张仲元须发尽白,正给一顽固失眠的举人问诊。患者眼底血丝纵横如蛛网,双手却紧捂腰腹:"五年间遍服酸枣仁、柏子仁,初时有效,如今反添五更泄泻之症。"
药柜中的黄连与肉桂同时震动。张仲元把脉良久,突然轻笑:"左寸浮洪而右尺沉微,此乃心火亢于上,真阳亏于下。若单用安神药如扬汤止沸,需得交泰丸引火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