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甘麦大枣汤(第3页)
"这不是医术能解的劫数。"驿站屋顶传来沙哑人声。独目道士倒悬檐角,手中罗盘指针直指紫微垣,"太乙移宫,天芮星现。你们这些草木精怪,还不速速..."他突然惨叫坠落,胸口插着大枣翁的枣木杖。
"装神弄鬼。"老者召回木杖,杖身显现《伤寒论》少阴篇全文,"纵是天地戾气,也逃不过六经辨证。"他忽然将杖头插入地面,涌出的甘澜水竟在空中凝成经络图,"甘草主太阴,小麦走少阴,大枣入太阴兼和营卫。三药合璧,可筑人体小周天!"
药灵们同时结印的刹那,甘泉镇地脉震动。百亩药圃腾起金芒,在夜空交织成巨型太极图。癫狂的疫者们突然跪地呕吐,秽物中蠕动着血色的百合根须。
"原来如此!"小麦翻开《本草纲目》百合条目,"李时珍记载'百合新者,有毒不可生食'。这些疫者必是误食了被瘴气侵染的野百合!"
甘草却凝视着手中半腐的百合:"寻常瘴气怎会令药性逆变?除非..."她突然望向东南方赤地千里的群山,"有人篡改地脉,令百药生毒!"
当第一缕晨光照亮甘泉镇染血的青石板时,药圃里的千年茯苓突然流出琥珀色汁液。大枣翁蘸取汁液在《神农本草经》残卷上书写:"丙午年四月,地发杀机,百药逆性。"
"东南方五十里,瘴气源头在鹰愁涧。"甘草将龟甲掷入药炉,裂纹显现出巽卦之象,"但需先解镇民体内药毒。"她掀开药柜最底层的玉匣,取出一支九节菖蒲——这是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的辟秽圣物。
小麦突然按住她的手:"不能用菖蒲!今晨我去取浮小麦,发现药仓所有药材都..."少年展开的布袋里,本该金黄的陈麦竟生出紫黑色霉斑,"《本草衍义》说'麦受湿热则败',现在整个甘泉镇的药材都在变质!"
"这是釜底抽薪之计。"大枣翁的枣木杖突然生出绿芽,"有人在颠倒五行,让本草从救人药变成杀人毒。"老者杖尖点向东南,"你们看!"
五十里外的鹰愁涧上空,七只青铜药碾正在云层中旋转。每只碾槽都刻着反写的《黄帝内经》,碾轮转动间,青色瘴气如瀑布倾泻。涧底石台上,黑衣方士正将《本草纲目》书页投入丹炉。
"原来是他!"甘草腕间新换的玉铃发出锐响,"三年前被我逐出师门的玄参!他竟用逆练《雷公炮炙论》之法,将..."
震耳欲聋的轰鸣打断了话语。黑衣方士脚下的岩石突然隆起,化作巨型手掌托起丹炉。炉中沸腾的已不是药汁,而是混着《千金方》《外台秘要》残页的血浆。
"师姐,别来无恙?"玄参的声音穿透云层,"你们这些草木精怪,永远不懂真正的医道!"他挥手间,青铜药碾吐出无数药渣,落地即化为双目赤红的疫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枣翁的枣木杖突然暴涨百丈,杖头浮现《难经》全文:"上古治病,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老者口诵经文,每个字都化作金印压向青铜碾。
小麦趁机抛出《针灸甲乙经》,书页展开为银针阵列:"甘草姐,用你的本命药气!"少年周身麦芒化作毫针,刺入疫人督脉要穴。被刺中的疫人突然静止,毛孔中渗出黑色黏液。
甘草凌空而起,发间甘草花冠绽放金光。她双手结出《伤寒论》六经传变手印,镇民们呕出的毒血竟在空中凝成《金匮要略》原文。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八字浮现时,玄参的丹炉突然炸裂。
"不可能!"黑衣方士的嘶吼中,青铜药碾开始互相吞噬,"我用十年逆转《本草经集注》,你们怎能..."
"因为医道在民心!"大枣翁的暴喝震动天地。老者将枣木杖插入心口,逼出本命精血写就"大医精诚"四字。染血的篆文飞向鹰愁涧,所过之处瘴气退散,青铜碾锈蚀崩落。
玄参坠入山涧时,甘泉镇的药香重新弥漫。甘草接住飘落的《备急千金要方》残页,发现孙思邈的"药王印"正从纸面浮出。当她将药印按向大地时,所有变异药材瞬间恢复本真。
"这才是真正的'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麦扶起虚脱的大枣翁,却见老者手中紧握的半枚枣核,已生出翡翠般的新芽。
————————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脏躁。精神恍惚,喜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少苔,脉细略数。
【证治机理】多由思虑悲哀过度,心阴受损,肝气失和而致。心阴不足,心失所养,神不守舍,则精神恍惚、睡眠不安、心中烦乱;肝失所养,肝气不和,疏泄失常,则悲伤欲哭不能自主,甚至言行失常。治宜养心安神,柔肝缓急。
【方解】重用小麦为君,取其甘凉入心,益心气,养心阴,安心神,除心烦,《灵枢·五味》所谓“心病者,宜食麦”。甘草甘平,补养心气,和中缓急,为臣药。大枣甘温质润,益气和中,润燥缓急,为佐使药。本方为治疗脏躁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甘平质润,乃“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法(《素问.脏气法时论》)。
【方歌】《金匮》甘麦大枣汤,妇人脏躁喜悲伤,精神恍惚常欲哭,养心安神效力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