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天王补心丹(第2页)
玄阴子与参翁对视一眼,彼此颔首。殿外忽有清风吹入,带着桔梗花的淡紫光点,桔梗化形的素问捧着《雷公炮炙论》飘然而至:"诸位莫忘,吾乃舟楫之药,可载诸药上行入心。"
参翁抚掌大笑:"妙哉!君臣佐使各得其位。"他袖中飞出十三道金光,在空中凝成《摄生秘剖》中的天王补心丹方:"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玄参、天冬、麦冬助君药滋阴清热;当归、丹参养血活血;人参、茯苓益气宁心;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安神定志;五味子敛心气,桔梗载药上行,朱砂为衣引药入心——此方正合'心肾不交,阴虚火旺'之证!"
晨雾未散的汴梁河畔,张明远推开雕花木窗,忽见案头砚台中浮起七色流光。十三道药气自云溪药谷飞渡而来,凝成拇指大小的药灵虚影。玄阴子手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引一道墨色药气注入书生眉心。
"张公子且看。"参翁挥袖展开《证治准绳》光影,"《内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你这舌尖红刺如朱砂点雪,正是心火燔灼之象。"话音未落,书生顿觉舌底生津,昨夜还疼痛难忍的口疮竟开始收敛。
紫苏捻着丹参化形的红纱,将朱砂粉末撒入茶盏:"《本草正》谓丹参'补血生血,功过归地',且看这甲床血色。"张明远低头,见原本苍白的指甲渐渐透出淡红。丹朱适时弹出当归药香,案头《妇人大全良方》无风自动,显出血虚发热的篇章。
"安神当用酸收法。"五味子晃着玉葫芦,将五味精气注入书生太阳穴。白茯摘下发间茯苓花,与青柏的柏子仁合炼成膏,正是《圣济总录》所载安神丸制法。张明远忽觉眼皮沉重,伏案便睡,三年来首次未受梦魇惊扰。
七日后晨起梳洗,张明远惊觉铜镜中的目下青黑淡去三分。此刻药灵们正围坐在他枕边的《千金翼方》上,素问手持桔梗花引药上行,凌霜与麦冬合力化开经脉中郁结的燥热。
"肾阴如油,心火如灯。"青柏在书生百会穴画出太极图,"《慎斋遗书》有'欲补心者须实肾'之说。"他催动柏子仁药性下行,众人看见书生足少阴肾经泛起蓝光,与手少阴心经的红光逐渐靠近。
远志突然指向书生耳后:"胆经有郁!"但见足少阳经脉处聚着灰气。丹朱立即抽出当归须,按《医学启源》之法疏通肝胆:"乙癸同源,养血亦可滋水。"随着胆经畅通,肾水终于化作氤氲之气上达心包。
参翁见状祭出人参芦头,一缕金线自丹田升起:"元气为斡旋枢机,《本草经疏》说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此刻正当其用。"突然,书生腰间玉坠无端发热——正是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之兆。
谷雨时节的书斋里,张明远正誊写《伤寒论》注疏。药灵们隐在袅袅药香中观察:书生执笔稳如泰山,再不见月前的手颤;宣纸上的字迹筋骨分明,正是气血充盈之象。
"脾胃乃后天之本。"白茯将茯苓精粹混入书生晨粥,《脾胃论》文字在碗沿若隐若现。凌霜与麦冬对视而笑,她们注入的甘寒之气已化作脾土上的晨露——这正是《景岳全书》"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的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