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杂论附子理中丸

第82章 牡蛎散(第3页)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赵四任脉上的分割线终于消失。他睁开眼时,看见三药灵周身流转着奇异光华——黄芪披风上的朱雀纹含着露珠,麻黄根的银发透着暖意,牡蛎的珍珠屏障映着朝霞。

 "去年我们各司其职,如今方知何为君臣佐使。"黄芪抚摸焕然一新的卫气长城,此刻墙砖交替闪烁着补气的金光与敛阴的珠泽,"麻黄兄的收敛不再是封堵,而是引导;我的补气不再是强充,而是温养。"

 牡蛎将龟甲浸入露水,卦象显出"水火既济":"固表不留邪,敛阴不碍阳,这才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设牡蛎散的真义。"他指向远处隐约浮现的少阳经,"下一个病患,该用这新悟之道了。"

 大寒子夜,赵四站在漕河边,左臂托着朝阳晒热的漕粮,右肩承着未化的霜雪。药灵们隐在云门穴的晨雾里,注视着这个曾半身陷在寒热地狱的汉子——此刻他周身蒸腾着细密汗珠,在朝阳下折射出七色光晕。

 "卫气昼出太阳经,夜入少阴经。"麻黄根银发间凝着露水,指尖牵引着一缕晨光,"但你看他的汗液。"牡蛎展开龟甲,露珠在卦象上分出清浊两层:上层如晨雾轻盈,下层似春水润泽。

 黄芪的朱雀纹披风无风自动:"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这才是《灵枢》说的'营卫和合'。"他忽然指向赵四足底,昨夜积存的寒湿正化作白气蒸腾,与晨汗交融成太极图案。

 漕船启碇的号子声中,赵四浑然不觉自己已成活教材。当他扛起第三袋漕粮时,太阴经与阳明经同时亮起微光——手太阴肺经的雾气与足阳明胃经的谷气,在膻中穴汇成乳白云团。

 "昔年张仲景创牡蛎散,止汗非其所求。"浮小麦的麦穗杖点在虚空中,杖尖泛起《金匮要略》的鎏金文字,"观其方义:黄芪固卫,麻黄根守营,牡蛎令阴阳交泰——实为重建营卫周流之机。"

 仿佛印证此言,赵四的汗珠突然发生奇妙变化。晨露般的清汗渗入足太阳膀胱经,滋养着深层的营阴;午时将至时的浊汗则顺着卫气长城游走,在风府穴化作护体的气膜。

 "原来如此!"麻黄根忽然震碎发间冰晶,"我们先前止汗如堵江河,如今方知汗出本是天地枢机。"他银发转为温润的月白色,收敛之力化作疏导之能,"营卫和合者,当汗则汗,当收则收。"

 暮色四合时,药灵们登上焕新的卫气长城。墙砖上密布着细孔,昼纳阳气温养营血,夜释阴润坚固卫气。牡蛎抚过砖面深浅交织的纹路:"这不再是城墙,而是营卫交会的河床。"

 黄芪解下披风任其飘向夜空,朱雀纹在星辉中舒展成二十八宿图:"《素问》有言:'营卫者,精气也'。我们以药力筑渠,终要令气血自循天道。"他指尖亮起北斗状的银针,却是以星光为材,经络为炉。

 子时,赵四在舱中酣睡。他再无寒热之苦,唯有任督二脉间流转着温和气旋——营气如溪流浸润五脏,卫气似春风护持肌表。麻黄根在梦中授他八段锦口诀,每个动作都暗合营卫周天。

 冬至黎明,三药灵立于长城之巅。东方既白时,他们的身影逐渐透明:黄芪化作补气温煦的晨光,麻黄根凝为固表润泽的霜露,牡蛎散作敛阴护营的云霭。卫气长城砖缝里萌出新芽,是来年惊蛰时要长成的防风与白术。

 《医方集解》无风自翻,停在牡蛎散篇。墨字在朝阳下浮动重组,终成八字真言:

 "汗出非病,失和乃疾。"

 漕河上晨雾散去,赵四的船队正驶向虹桥。船头激起的浪花里,隐约可见营卫二气如双鱼嬉戏,在天地间写下永恒的阴阳鱼图。

 ————————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去苗、土 麻黄根洗 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

 【用法】上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小麦或浮小麦15g,水煎服)。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自汗、盗汗证。自汗,盗汗,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证治机理】因卫外不固,阴液损伤,心阳不潜所致。卫气虚,卫外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则自汗。汗为心液,汗出过多,心阴不足,心阳不潜,虚热内生,阴津外泄,故汗出、夜卧更甚。汗出日久,心之气阴耗伤,心神失养,则见心悸易惊、烦倦短气。舌淡红,脉细弱,均为气阴两虚之象。治宜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方解】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自汗多由气虚,生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君臣相配,标本兼顾,止汗之力尤着。麻黄根功专收涩止汗,为佐药。小麦甘凉,专入心经,养心阴,益心气,并能清心除烦,为佐使药。本方为治疗卫外不固,阴伤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证的常用方。

 【配伍特点】涩补并用,以涩为主;气阴兼顾,以气为主。

 【方歌】牡蛎散内用黄芪,浮麦麻黄根最宜,自汗盗汗心液损,固表敛汗见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