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杂论附子理中丸

第49章 芍药汤(第3页)

 案头琉璃盏里泡着朵赤色芍药,那是白日里重症患者家属塞给她的谢礼。白芍轻轻抽走医案,瞥见边角处画着个小人儿把脉的涂鸦,唇角不自觉扬起。

 "师父..."青黛忽然惊醒,慌乱中打翻了墨汁,"我在学脉象图示..."

 檐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将未尽的话语碾碎。驿卒浑身湿透冲进来,腰间竹筒刻着三道朱漆:"百里外清水镇爆发时疫,三日亡十七人!"

 烛火"啪"地爆开灯花。白芍看着竹筒里的症状描述:高热谵语、下痢如烂肉、舌黑如煤。这分明是《瘟疫论》中记载的"瓜瓤瘟"。

 "我去。"青黛突然站起,绿丝绦在夜风里飞扬,"昨日那位肠痈患者,我全程跟着槟榔老师施针用药..."

 当归的脚步声停在门外,他腕间红丝络在月光下如血蜿蜒:"带上紫雪丹与安宫牛黄丸。白芍,你陪他们走一趟。"

 马车在官道上疾驰时,青黛正用银刀削制艾炷。白芍望着少女认真的侧脸,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初次出诊的模样。那时师父将金针按在她掌心说:"草木精灵的修为,不在年岁而在仁心。"

 清水镇的惨状超出想象。街角蜷缩的妇人怀里抱着紫黑婴孩,檐下悬着的招魂幡被血渍染透。青黛突然抓住白药衣袖:"师父快看!那人指甲..."

 顺着她手指望去,货郎指甲缝里渗出的不是血色,而是诡异的靛蓝。白芍浑身发冷,这分明与药谷染坊的毒瘀同源。

 "取雄黄、朱砂画隔离圈!"白芍将药箱塞给青黛,"你带三人去东街,按轻重缓急给患者贴色标——红危、黄重、绿轻。"

 当青黛独自面对第一个患者时,她发现自己竟能清晰辨出脉象中的"屋漏"之态。昨日还模糊的医理突然鲜活起来,当归讲解"真脏脉现"时的神情浮现在脑海。她咬牙写下:"红标患者,芍药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第七日破晓,白芍在临时医棚发现昏睡的青黛。少女蜷在药柜角落,手中还攥着半截断掉的绿丝绦,身边散落着密密麻麻的医案:"辰时二刻,老妪下痢带血,疑热入血分,加丹皮三钱..."

 "让她睡吧。"槟榔的绢伞掠过晨光,"昨夜她独自处理了三个肠痈患者。"伞尖轻点地面,现出青黛开的方子:大黄牡丹汤去芒硝加败酱草,竟与仲景古方暗合。

 正午的阳光穿透靛蓝毒雾时,最后一批药汤终于熬成。青黛端着药盏的手布满烫伤,却在看到妇人怀中的婴孩睁眼时笑出声来。那孩子指尖的靛蓝纹路正在褪去,如同退潮后露出的洁净沙滩。

 返程马车上,青黛忽然问:"师父化形时,可曾害怕过?"

 白芍望着窗外掠过的芍药花田,腕间银铃轻响:"我怕的是握不住患者的脉息,辨不清阴阳表里。"她将少女散落的鬓发别到耳后,"但你昨夜施针时,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当归的影子。"

 药谷的星光照亮归途时,青黛腕间的绿丝绦已换成青玉镯——那是槟榔用百年青礞石雕琢的。白药在晨露中推开药庐的门,发现案头摆着三卷崭新的《瘟疫诊治辑要》,扉页留着当归的字迹:"后浪入海,当携此卷。"

 檐角铜铃忽作清鸣,惊起满谷芍药摇曳。白芍知道,这场疫潮卷走的不仅是邪毒,更淬炼出了新一代岐黄传人。而她腕间的银铃,终将在某个清晨,系上新的绿丝绦。

 ————————

 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芍药一两 当归半两 黄连半两 槟榔 木香 甘草炙,各二钱 大黄三钱 黄芩半两 官桂二钱半

 【用法】上药?咀,每服半两(15g),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证治机理】证由湿热内蕴肠中,气血壅滞失和所致。湿热壅滞肠中,伤及肠道血络,酿为脓血,故下痢脓血、赤白相兼;湿热阻滞肠道气机,腑气通降不利,则腹痛、里急后酿为脓血,故下痢脓血、赤白相兼;湿热阻滞肠道气机,腑气通降不利,则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等均为湿热内蕴之象。治宜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方解】以苦寒之黄芩、黄连为君,清热燥湿。重用芍药柔肝理脾,缓急止痛;“行血则便脓自愈”,故用当归和血行血;“调气则后重自除”,故用木香、槟榔调畅肠道气机,行气导滞。四药配伍,“行血”“调气”,除肠中气血塞滞,共为臣药。大黄苦寒沉降,既助黄芩、黄连泻火燥湿,又合诸臣药活血行气,并能通腑泻下,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乃“通因通用”之法;少量辛热之肉桂,一则入血分,协当归、芍药行血和营;一则制黄芩、黄连苦寒之性,以免冰伏湿热病邪,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相配更能缓急止痛,用为佐使。本方为治疗湿热痢疾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主以苦燥,辅以甘柔,佐温于寒,气血同调,通因通用。

 【方歌】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