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温脾汤(第2页)
附子瞳孔骤缩:"你竟用'将军饮血'的禁术!"赤焰长鞭化作火龙直扑大黄面门。千钧一发之际,人参扶着位白发老者踏入药庐,老者袖中飞出片片《本草纲目》书页,将火龙与黄雾同时镇压。
"胡闹!"老者声如洪钟,正是修行千年的当归长老,"大黄虽性寒,然与辛热药相伍,可成'去性存用'之妙。尔等可知张景岳在《类经》中所言'阴阳相济,造化之机'?"
洞外忽有钟声九响,震得冰棱簌簌而落。甘草掐指一算,脸色煞白:"今日...今日是冬至子时!"众人皆惊,古籍记载,灵药谷每逢千年便会有寒髓爆发。当归长老长叹:"温脾汤阵,终究是躲不过..."
当归长老的袍袖无风自动,千年修为化作青色流光注入地面。冰晶凝结的砖缝间突然绽出《难经·六十六难》的篆文:"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金芒沿着十二经脉走向蔓延,转眼在药庐地面绘出完整的人体经络图。
"都站到相应穴位!"长老厉喝。附子足尖轻点,落在巨阙穴方位;干姜飘然立于中脘;大黄被书页裹挟着摔向天枢;人参足踏关元,甘草犹豫片刻,跃入太渊。五道灵力冲天而起,在穹顶交织成《温病条辨》中记载的"五运六气阵图"。
阵眼处的病人突然剧烈抽搐,腹部隆起如鼓。当归长老双手结印:"寒邪已入奇经八脉,唯有借温脾汤阵,循'寒者热之,结者散之'的治则..."话音未落,病人七窍突然喷出蓝色冰焰,整座药庐瞬间被冰封。
附子只觉足底涌泉穴传来刺骨寒意,《针灸甲乙经》中"寒气客于五脏六腑"的警示在识海炸响。他强催离火之精,却见大黄突然冷笑:"迂腐!"手中凭空现出一把青铜药秤,秤盘上跳动着《外台秘要》记载的巴豆霜。
"你要做什么?"干姜惊呼。大黄将巴豆霜撒向阵图,原本金灿灿的经络纹路顿时蒙上灰气。当归长老的胡须结满冰碴:"逆子!你竟偷练'急下存阴'的邪术..."
寒髓秘境在此时轰然洞开。众人脚下冰面化作漩涡,裹挟着刺骨阴风将五灵卷入深渊。最后的意识里,附子看见大黄袖中滑落半卷《辅行诀》,泛黄的绢帛上"寒热错杂"四字泛着血光。
"醒醒!"人参的清润嗓音带着《本草乘雅半偈》的醒神咒。附子睁开眼,发现自己悬在倒垂的冰棱之间。四周冰壁浮现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经文,每个字都化作锋利冰刃。
干姜正用九阳针为甘草祛寒:"我们落在手少阳三焦经对应的区域。"她指尖凝出《脉经》脉象图,"寒髓核心必在任督二脉交汇处,但..."
"但某人擅改阵图,现在十二经别全部错位。"附子冷眼看向不远处的大黄。后者正在研究冰壁上的《金匮要略》残篇,墨绿发梢滴落的血珠在冰面蚀出小孔。
人参忽然轻咦一声,掌心浮起《神农本草经》虚影:"你们看,冰晶在模仿六经传变。"果然,四周冰棱正以太阳→阳明→少阳的顺序渐次发黑,正是伤寒传经之兆。
"午时三刻,寒毒将入厥阴。"甘草掐算着时辰,"若不能在那之前找到阵眼..."她突然闷哼,足踝被冰层伸出的鬼手抓住。附子挥鞭斩断,却见冰鬼掌心刻着《诸病源候论》中"寒疝"的病机论述。
"跟着病邪传变方向走!"干姜突然领悟,"《伤寒论》云'传经之邪,先表后里'..."她引动温中真气,在冰壁烙下太阴病条文。冰晶迷宫轰然转动,竟现出一条通往深处的裂隙。
裂隙尽头,寒髓核心悬浮半空,竟是枚跳动的冰心。其上缠绕着《黄帝内经》所述"寒气生浊"的黑色脉息,每搏动一次,便有冰鬼从《证治准绳》书页中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