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找个骂街的祖宗当靠山

 七婶跟我说清了缘由,巴巴的等着我跟她去救人。


 但我依旧是稳坐钓鱼台,根本没有动身的意思。


 七婶冷静下来之后,比刚进门时通透多了。


 她根本不用我再多余暗示,就已经举着手机去扫门上的收款二维码了。


 不要觉得我贪财无情。


 问事,谈价,备法器,这是老辈传下来的规矩。


 爷爷说过,千万别嫌老辈的规矩多。


 这规矩就是一条线,我们这些人就是那条线牵着的风筝。


 守着规矩,线就不会断。


 只要线不断,任我们怎么折腾,都出不了大事。


 可一旦破了规矩,我们就是断线的风筝。


 谁也说不好最后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


 我抬眼看着七婶在手机付款页面打上了1000块,心里暗道一声:“讲究”。


 早年间七婶是做媒婆的,帮人说媒搭桥就少不了要看命数、合姻缘这关。


 在石门沟看命,除了我爷爷,七婶也找不到更靠谱的人了。


 所以七婶算起来,跟我爷爷是老交情,对我家的老规矩也是很清楚的。


 刚才她按照我的新规矩交了咨询费,又照老理儿讲清楚了缘由。


 按流程,现在就该谈价钱了。


 她这1000块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正是我爷爷活着的时候,顶格最高的价码。


 满打满算,我回村接爷爷的班也不过区区半个月。


 找上门的差事虽然做过几单,却都是些算生辰、看墓穴的小场面。


 像我这么一个还没机会展露真本事的新人,七婶给出这个价,心意确实是有了。


 但我依旧没有动身的意思。


 七婶赶紧解释道:“‘小五仙’您放心,只要能救了小卉,您叫我扒皮抽筋都行,现在给您这个数是订金,额外还要有‘车马费’,这个我也懂!”


 干我们这行不是街上摆小摊,也不是超市里上货架。


 我们门上不挂牌,脸上不贴标,压根没有明码标价的说法。


 能找上门的,不是老主顾,也是熟人介绍来的熟人。


 有些事,求上门的主家不懂,引路的人一定懂。


 一般情况下,出门前都会先付订金。


 订金就是全款的一半。


 如果事情中途有变,需要大费周折,需要再加钱,那就不能再算进原本说好的价钱里。


 毕竟咱不是商人,也不是苦力。


 咱卖的是能耐不假,但也要替祖师爷、老祖宗留份脸面。


 所以说好了是什么价,就得是什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