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乡村玩子殿下

第285章 月亮山牯脏节:穿越文化的神秘之旅(第3页)

 祭后余韵,文化的思索与感悟

 第二天,太阳升起,山上依旧寒风凛冽。被肢解的牛身不见踪影,只有牛头留在牛桩上,朝向东方。这些牛头将在杀牛后的第三天集中起来,将肉平均分给每户,让没有牛的人家也能分享祖先的祭品,牛舌则全归“牯脏头”家,牛角为牛主所有,拥有牛角的人家将无比荣耀。

 杀牛后的第四天,全村举行封寨仪式,村民只能出不能进,年轻人被强制“赶出”村子,到山上“滚坡”。“滚坡”实则是谈情说爱,男女青年在山坡上自由相处。老人们会在事后检查山上野草是否被踩烂,以此判断年轻人恋爱情况,并认为这与来年庄稼收成相关。这种习俗不仅是苗族社会情感交流的方式,或许还对种族优化有一定作用,在性爱中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更加认同,凝聚了族群力量。

 月亮山牯脏节内容丰富复杂,文化习俗源远流长。我从一开始就不想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单一的仪式分析和意义阐释,因为在我看来,文化现象的意义就在于其本身。我在月亮山的经历,是一场边缘文化的教育,让我明白文化的多元与差异。当我回到都市,感觉都市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它与月亮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存在。我庆幸祖国西南保留着如此多样的文化空间,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