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暗流涌动(第2页)

  还有,老夫什么时候要建议圣人重修《氏族志》了?

  郑太傅又是疑惑,又是有种隐隐的不安。

  但,转念一想,重修《氏族志》是好事啊。

  比如他们郑氏,是北朝的一等世家。

  只是随着南北统一,南朝的老牌氏族也都涌入了京城。

  跟王、谢等这种真正煊赫了上千年的家族比起来,郑家真的不算什么。

  他们的一等,也仿佛比王谢家族的一等差了许多。

  郑、崔、李、王等北朝世家,自是不愿承认自家的低人一等。

  说起来,他们北朝才是胜利者,自北向南地完成了统一。

  但,世家从来比拼的不是道理,而是家族传承。

  不说别的,单单是族谱,人家王谢等家族的,就被北朝的世家厚很多!

  崔、郑等几个北朝一等世家,急需要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家并不差。

  重修《氏族志》就是个极好的机会。

  最近一二百年的战乱,好多老牌家族都没落了。

  又有很多家族崛起。

  重新将这些家族进行排序,重新评定等级,就非常有必要。

  “圣人说的是,我大周一统天下,开启了盛世,自当重修《氏族志》。”

  想到重修《氏族志》的好处,郑太傅暂时压下了心底的疑惑。

  郑太傅不傻,他知道,圣人是故意为之。

  圣人就是要要利用《氏族志》来转移朝臣们对谢氏的关注。

  还把首倡的帽子扣到了他郑太傅的头上。

  但,郑太傅却无法拒绝。

  一来,《氏族志》很重要,对他们世家都有好处;

  二来,首倡者很光荣,也彰显了他郑某人对于皇帝的影响力。

  左右没有坏处,郑太傅决定来个“顺水推舟”。

  郑太傅没有戳破赫连珏的“谎言”,反而顺势默认了。

  文武百官们,尤其是出身世家的那波人,都没有多想,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氏族志》三个字上。

  很快,朝堂上就议论起来。

  谁做总编纂?

  谁来参与评定?

  《氏族志》首先是世家的盛宴,非世家出身的土鳖们根本没资格参与。

  就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一位,也不能干预《氏族志》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