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祭死窑(第2页)
这事是在文字狱兴起十年前写的一首诗。
十年后的徐万久在家族祠堂里当着私塾老师,当他听到文字狱的消息时,开始还唉声叹气,说现在书生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接着,他又听到“清风不识字,岂能乱翻书”被打为“侮辱清朝当权者”的反诗时候,下意识的感觉的这次的事情很大。
接着,徐万久又心里一惊,他想起十年前,自己曾经在京城的“于向阁”里写的那首醉诗。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为王”,这首诗,实在太容易被人曲解成反诗了。
朱?明朝的皇帝,那都姓朱呢——这句诗词被别人一曲解,无非就是在隐射清朝努尔哈赤是异种,入侵明朝,打下了明朝的疆土,不是真本事?
这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啊!
当时徐万久连夜让祠堂里所有人都迅速搬家离开,出海逃难。
周围祠堂一共走了六个——接近七八百人。
还有一个祠堂没走。
六个出海的祠堂,出海得以逃生,而剩下那个不以为意的祠堂,却被株连九族……抄家灭门。
徐万久把那六个祠堂带到了现在的维特南姆,找了个偏僻地方居住。
他给长乐镇的牌坊题了四个字——知足长乐,意思是让所有人都庆幸生命的宝贵。
这就是长乐镇的由来。
镇长说:我们的祖上,是书香门第,要说中华礼仪,我们都知道,都清楚,为什么我们会出现一个埋老的习俗呢?
“为什么?”我问镇长。
镇长说——很简单,还记得霓虹在亚洲土地上肆虐的时候吗?到处是战火纷飞,华夏挨打,维特南姆也没好到哪儿去,那时候民不聊生——都靠自给自足,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吃。
可偏偏那一年,天上不降水,长乐镇虽然偏安一隅,可是没有降水,没有粮食,只能上山吃野菜,后来野菜都没得吃,只能吃树皮。
就这,还不能逃难,外面比长乐镇还惨!
怎么办?
当时的镇长,把所有的长乐镇人,都召集到了长乐镇的广场上,让大家一起想个办法,度过饥荒。
这个简单的会上,不少的老人站了起来,告诉镇长,要闯过这一关容易。
在贫穷的长乐镇,野菜野兔什么都没有了,怎么度过饥荒?年轻人是壮劳力、小孩是未来,年轻的女人担任着繁衍生息的职责,唯独老人没有任何作用,他们吃口粮却参加不了劳作……所以,长乐镇的老人,愿意捐出自己的身体,让长乐镇的人,靠吃他们的肉,度过饥荒?
镇长被那些老人的话惊呆了。
老人则说:我们长乐镇,也是名门望族逃难来的维特南姆,曾经先祖说过……三百年之内,无法回到华夏的故土上,我们长乐镇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身为中华子女,却无法叶落归根,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现在还差七八十年,就要到三百年了,长乐镇的人们,享受最后的欢愉吧,我们愿意捐出生命和身体,让你们,还能继续享受欢愉,直到诅咒的来临。
镇长说“三百年内无法回到华夏,长乐镇人都会死去”是长乐镇一直以来的诅咒,是最先来到长乐镇时候的那群人里的一个神婆说的。
不过,不管诅咒是不是存在,这次,长乐镇里的老人,全部自杀了……其余的镇民,用熬海水熬出来的盐,腌了他们的肉,度过了这次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