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飞狐军(第2页)


然后你看看面前的对手,根本不敢让目光、视线有片刻偏移;


于此同时,你又无时不刻感受到在你右后方,一个对你明显抱有敌意的大块头,正满是戏谑的看向你。


就那么站着,一动不动,甚至都没有加入战斗的意思;


但就是这么站着,也足够让你萌生退意,不再想着干废面前的对手,而是要想着如何从这两个人的包夹中逃脱了。


云中和马邑之间的关系,便大致是如此。


所以表面上,郅都是带着一支主力部队,在马邑同匈奴人进行一场约战式的城池攻防战,实则却是在刘胜无微不至的关怀、布置之下,在刘胜用军队围出来的擂台之上,尝试着和匈奴人进行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这场较量的结果,对刘胜乃至汉室而言,并不算太重要——只要别搞个惨桉出来就好;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org】


真正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场较量,汉室将清楚地明白自身力量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在和匈奴人的对比中,大致处于怎样的位置。


有了这些之后,再针对性的制定发展计划,北逐匈奴,也就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乃至是幻想了······


“要争气啊······”


“死鱼眼,可千万不要让先帝失望······”


“更不要让朕失望······”


如是腹语着,刘胜终又是悠悠发出一声长叹,将手中棋子重重落下。


这盘棋,刘胜输了。


输的很惨,光是目侧,就输了不下二十目。


但刘胜不在乎。


输一盘棋,并不会死人。


——至少在刘胜这里不会。


而在真正会死人的地方,刘胜,真的很不想输······


“陛下······”


“——朕无妨。”


“——继续吧。”


···


“陛下若是担忧······”


“——朕说了无妨!”


···


···


······


·


代北,马邑。


几乎是在整个已知世界的注视之下,马邑战役,终于汉天子胜元年年末正式打响。


没有太多的花里胡哨,更没有什么脍炙人口的奇谋轨迹。


匈奴人,就那么浩浩荡荡压过来,老老实实将长梯搭上城墙,然后让折兰部的肌肉男们嗷嗷怪叫着冲上城头;


至于楼烦人、白羊人,则各自背着明显不同、明显带有本部族文化特色的两种弓,伺机为正在攻城的折兰人提供火力支援。


反观汉室一方,也同样是按部就班——先用滚木、垒石、金汤等投掷物,将匈奴人的炮灰奴隶消耗掉了不少;


待匈奴人派精锐部队:折兰部攻城,马邑的汉军也愈发严肃、愈发认真了起来。


三百步开外的床子弩绞肉机,二百步开外的大黄弩狙杀,一百五十步开始的弓箭齐抛射,再到百步以内的弩机平射,乃至十步以内的各式守城专用投掷物。


双方就这么按部就班的打,匈奴人自然是没有捞到任何偏移。


——守城,那可是汉人,乃至整个华夏民族祖传的本领!


但攻城,却向来是游牧民族的软肋。


在历史上,一直到火器出现,游牧民族才在火器的帮助,以及那位一代天骄的率领下,具备了攻城略地的能力。


在那之前,游牧民族攻打城池,尤其是坚固的华夏农耕文明城池,往往都只能通过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下三滥手段。


什么,收买城中的汉奸,好半夜偷偷开城门啦~


从城外开始挖地道,一直挖到城内,再半夜偷偷开城门啦~


又或是乔装成商贾之类,先骗开成本,再夺门破城之类。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句话: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匈奴人压根儿就没什么好的办法,能攻破汉人城池的城门。


反观汉人,对游牧民族那些个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却是早已有了应对之策。


——战时封城门,必要时直接堵死城门,早已是汉匈边境的常态;


而商人,尤其是出现在边墙附近的商人,汉室的监管力度更是令人咂舌,自更不用提战时的物理监管了。


至于打地洞,也已经很难逃过汉人的注意了——在城墙内侧三五步的位置挖个坑,于坑中放入一顶大陶缸,让陶缸和土壤紧密贴合,再派人全天候不间断地蹲在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