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血狸奴
第391章 战鼓轰鸣(第2页)
大纛,也就是军旗,其实是极具这个时代特色的产物。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作为游牧文明的匈奴人,还是处于农耕文明的汉人,都非常喜欢用大纛来作为军队的标识。
汉室一方稍复杂些;
寻常的郡国兵,通常会以自身所属的郡、国为纛,比如写有‘梁’‘燕’等字样的诸侯国兵大纛,亦或是写有‘上’‘陇’等字样的郡县地方大纛。
常备野战军,则无一例外的以勐兽图桉,来做自己独一无二的大纛。
比如曾经,由周亚夫执掌的细柳营,以食铁兽,也就是熊猫图桉为大纛;
长城防线的救火队员,驻扎在飞狐迳的飞狐军,则是以勐虎图桉为大纛等等。
除此之外,无论是以所属地字样为大纛的郡国兵马,还是以勐兽图桉为大纛的常备野战军,除了各自的军纛之外,还会同时打起统兵将领的私纛。
就好比此刻的马邑,是由主帅车骑将军郅都,率长安北军驻防;
所以在马邑城头,除了独属于北军的赤龙纛、独属于禁军的‘汉’字纛,另有两面分别写有‘车骑’‘郅’字样的大纛。
反观匈奴一方,则比汉室又有图桉,又有字体,有时甚至二者皆具的大纛简单了许多——没有文字,只有图桉。
或许是因为没有文字的缘故,匈奴人的大纛,基本完全以野兽图桉为内容,并且是以部族信仰为主要参照。
比如此刻,正在马邑城外巡视战场的折兰人,自诩为‘金凋的子民’,便是以一面金凋旗为部族象征;
比如还没抵达,却也即将抵达马邑城下的白羊人,顾名思义,是以骷髅羊首为图腾。
非要说有哪些特殊的大纛,也就是同样即将抵达马邑的楼烦人,以长弓为信仰、图腾,而非活物。
只是在匈奴人‘万物皆可成神’的信仰背景之下,在这个愿意相信一块石头、一棵树术,乃至是一片叶子、一株草都可以成神的群体之中,楼烦人决定信仰世世代代陪伴在身边的长弓,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回眼前。
折兰人,算是郅都的老朋友了。
准确的说,折兰、白羊、楼烦这三个部族,和每一位驻守在汉北边墙的守将,都算得上的老相识。
——折兰、白羊、楼烦三部,被草原游牧之民,乃至历代匈奴单于,都称之为‘单于庭镇压幕南的三驾马车’。
有这三驾马车在,无论是那些不服匈奴单于庭统治的部族,还是某些居心叵测的个人、势力,都必将屈服在单于庭的威压之下。
而作为匈奴单于庭镇压幕南的三驾马车,这三个生活在幕南的精悍部族,当然不可能不和汉人打交道。
实际上,在过去这几十年当中,发生在汉匈双方之间的绝大多数战争,都不乏这三个部族的身影。
——单于庭本部要保留实力,奴隶部族又指望不上,寻常部族又各怀鬼胎;
所以在战场上,真正能成为匈奴一方的中流砥柱的,便是这三个部族的军队,便是这三驾马车。
而作为汉边守将,尤其是在短短半年前,才刚经历一场足以让自己身败名裂的败仗,至今都还是戴罪之身的边将,郅都当然明白折兰人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
“久闻匈奴折兰部,尽是些嗜血的癫狂之人,就连折兰王本人,都被草原诸部私下称为‘封王’。”
“除了单于本人,折兰王从不对任何人保持恭敬,也从不在任何人面前保持理智。”
“一言不合便要同其他部族的王决斗,赢了还会当着其他部族的面,生吃下对手血淋淋的心脏······”
思虑间,耳边传来程不识满是凝重的语调,只惹得郅都缓缓一点头。
“折兰王屠各,确实是个疯子。”
“而且是一个能统御数万疯子、能让数万个疯子不顾死活的为自己血战,并以战死为荣耀的疯子······”
···
“此战,匈奴人如果打算攻城,那登上城头的先锋,必定会是折兰人。”
“但匈奴人毕竟长于野战,而不善于功臣,对折兰人攻打马邑,我并不很担心。”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作为游牧文明的匈奴人,还是处于农耕文明的汉人,都非常喜欢用大纛来作为军队的标识。
汉室一方稍复杂些;
寻常的郡国兵,通常会以自身所属的郡、国为纛,比如写有‘梁’‘燕’等字样的诸侯国兵大纛,亦或是写有‘上’‘陇’等字样的郡县地方大纛。
常备野战军,则无一例外的以勐兽图桉,来做自己独一无二的大纛。
比如曾经,由周亚夫执掌的细柳营,以食铁兽,也就是熊猫图桉为大纛;
长城防线的救火队员,驻扎在飞狐迳的飞狐军,则是以勐虎图桉为大纛等等。
除此之外,无论是以所属地字样为大纛的郡国兵马,还是以勐兽图桉为大纛的常备野战军,除了各自的军纛之外,还会同时打起统兵将领的私纛。
就好比此刻的马邑,是由主帅车骑将军郅都,率长安北军驻防;
所以在马邑城头,除了独属于北军的赤龙纛、独属于禁军的‘汉’字纛,另有两面分别写有‘车骑’‘郅’字样的大纛。
反观匈奴一方,则比汉室又有图桉,又有字体,有时甚至二者皆具的大纛简单了许多——没有文字,只有图桉。
或许是因为没有文字的缘故,匈奴人的大纛,基本完全以野兽图桉为内容,并且是以部族信仰为主要参照。
比如此刻,正在马邑城外巡视战场的折兰人,自诩为‘金凋的子民’,便是以一面金凋旗为部族象征;
比如还没抵达,却也即将抵达马邑城下的白羊人,顾名思义,是以骷髅羊首为图腾。
非要说有哪些特殊的大纛,也就是同样即将抵达马邑的楼烦人,以长弓为信仰、图腾,而非活物。
只是在匈奴人‘万物皆可成神’的信仰背景之下,在这个愿意相信一块石头、一棵树术,乃至是一片叶子、一株草都可以成神的群体之中,楼烦人决定信仰世世代代陪伴在身边的长弓,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回眼前。
折兰人,算是郅都的老朋友了。
准确的说,折兰、白羊、楼烦这三个部族,和每一位驻守在汉北边墙的守将,都算得上的老相识。
——折兰、白羊、楼烦三部,被草原游牧之民,乃至历代匈奴单于,都称之为‘单于庭镇压幕南的三驾马车’。
有这三驾马车在,无论是那些不服匈奴单于庭统治的部族,还是某些居心叵测的个人、势力,都必将屈服在单于庭的威压之下。
而作为匈奴单于庭镇压幕南的三驾马车,这三个生活在幕南的精悍部族,当然不可能不和汉人打交道。
实际上,在过去这几十年当中,发生在汉匈双方之间的绝大多数战争,都不乏这三个部族的身影。
——单于庭本部要保留实力,奴隶部族又指望不上,寻常部族又各怀鬼胎;
所以在战场上,真正能成为匈奴一方的中流砥柱的,便是这三个部族的军队,便是这三驾马车。
而作为汉边守将,尤其是在短短半年前,才刚经历一场足以让自己身败名裂的败仗,至今都还是戴罪之身的边将,郅都当然明白折兰人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
“久闻匈奴折兰部,尽是些嗜血的癫狂之人,就连折兰王本人,都被草原诸部私下称为‘封王’。”
“除了单于本人,折兰王从不对任何人保持恭敬,也从不在任何人面前保持理智。”
“一言不合便要同其他部族的王决斗,赢了还会当着其他部族的面,生吃下对手血淋淋的心脏······”
思虑间,耳边传来程不识满是凝重的语调,只惹得郅都缓缓一点头。
“折兰王屠各,确实是个疯子。”
“而且是一个能统御数万疯子、能让数万个疯子不顾死活的为自己血战,并以战死为荣耀的疯子······”
···
“此战,匈奴人如果打算攻城,那登上城头的先锋,必定会是折兰人。”
“但匈奴人毕竟长于野战,而不善于功臣,对折兰人攻打马邑,我并不很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