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伊稚邪的算盘(第2页)

如果说,马邑以北、武州塞以南,就好比后世的火腿肠的话,那武州塞和马邑,便是扼住火腿肠两端的钢环。


自武州塞南下,想要再退回草原,便只能原路返回,从武州塞北出;


过了武州塞继续南下,要想自南边走出这条火腿肠状的地形,也必须跨过马邑。


而尹稚邪知道的是:在过去,武州塞一直都是作为汉人的前哨站,或者与预警战而存在。


不过数百丈长、二丈高的关墙,将这条山径的入口出扼住;


在关墙正中间,有一处高高耸立的烽火台。


当匈奴人出现在关墙外时,负责驻守武州塞的十来号人唯一要做的,便是在向南撤回马邑之前,将那座用于预警的烽燧点燃。


而现在,尹稚邪却只看到了空无一人的关墙。


——烽燧没有被点燃;


——关卒没有被捉拿;


甚至就连关内的灶坑,都已经被一层自然散落的飞灰所覆盖。


这对每一个匈奴右贤王——每一个和汉人打了半辈子仗的匈奴人而言,都只意味着一种可能性······


“汉人早就知道我们要来,索性就连点燃烽燧的关卒,都提前撤回了马邑。”


“那马邑呢?”


“汉人是否也会提前撤走马邑的军队,只给我们留下一座空城?”


皱眉思虑片刻,尹稚邪自顾自摇了摇头。


——不会。


汉人放弃武州塞,仅仅只是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武州塞已经没有了存在意义。


在确定匈奴人要从这个方向南下的前提下,冒着搭上几条人命的风险去做预警,显然是很不划算的买卖。


但马邑却不是武州塞这样的一道墙,而是由四面墙围成的城池。


从建造完成的第一天开始,马邑存在的意义,便是扼住赵长城唯一的一处缺口,以作为攻、防中转站。


如此要塞,只要汉人敢玩儿空城计,尹稚邪就敢跨过马邑所处的赵长城缺口,到代国腹地去,看看那位汉太宗皇帝曾经居住过的王都,究竟是怎样的繁华景象。


而这,也真是尹稚邪此刻,对这场战争感到无所适从的原因所在······


“汉人很早就知道我们要来,而且是从这个方向来,那就必定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放弃了武州塞,也绝不意味着汉人会放弃马邑。”


“马邑-武州塞一代的地形,又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安心。”


“——万一武州塞被阶段,大军就将被堵在武州塞以南、马邑以北的狭长地带,在汉人步兵的步步紧逼之下,死在自己的战马马蹄之下。”


“就算武州塞不出问题,若是在马邑久功不下······”


想到这里,尹稚邪便再叹一口气,背影稍显落寞的策马离去。


但没有人注意到这位右贤王的面色,再背对着众人的瞬间,便带上了摄人心魄的阴戾······


“军臣啊······”


“我的好哥哥······”


“父亲明明没有争那大位,为什么还要像豺狼一般狠毒呢?”


“被召去单于庭时,父亲可是就带了两个护卫啊······”


“就算我问起时,父亲也只是说:军臣做了单于,便会有天空一般宽广的胸怀······”


桀桀阴笑着,尹稚邪手中马鞭早已被握紧,却并没有落在马背上,只遵循着本能,驾驭着胯下爱马缓缓向前走去。


挛鞮尹稚邪,当代匈奴单于:挛鞮军臣异父异母的亲弟弟。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则是因为按照匈奴人的传统,一个家庭的成员,是要集体居住在同一个毡帐之内的。


所谓一个家庭,自然就是一位家主带着妻小,以及几个还没有拥有家庭的兄弟。


而尹稚邪出生的那顶毡帐,便是冒顿单于在位之时的左贤王本部大帐。


——当时的左贤王,是上一代匈奴单于:挛鞮稽粥。


这位被人们更多的称为老上单于的王者,是草原少有的仁者。


如今的军臣单于,便是老上单于同自己的阏氏所生;


而尹稚邪,则是老上单于的弟弟,同左贤王大帐内的侍妾所生。


虽是异父异母,或者说是‘大概率异父异母’,但按照匈奴人的习俗,军臣和尹稚邪二人,都可以算作是老上单于:挛鞮稽粥的子嗣——一座毡帐内出生的所有孩子,都认这个毡帐的主人为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