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战争机器的轰鸣(第2页)

——没那金刚钻,刘胜就不会揽那瓷器活!


窦太后乃至满朝公卿大臣,也不会允许刘胜那般任性妄为。


换个角度来说:既然刘胜在开春之时,顺利拒绝了匈奴人,那就说明在其他人看来,也已经到了对匈奴人强硬一些的时候。


至少窦太后肯定这么认为。


明知这一点,刘胜心中自也就没有了太多复杂的情绪。


深吸一口气调整好鼻息,再组织一下语言,刘胜终是再度抬起头,自信满满的望向身旁,这位掌握着汉家天下、宗庙社稷的女人。


“秉奏皇祖母。”


“这三万万钱在今年砸在代北,孙儿认为,还是非常值当的。”


“只是孙儿所认为的值当,和皇祖母认为的值当,恐怕会稍有些出入?”


刘胜略带俏皮的一声试探,自引得窦太后温笑点下头,又稍一颔首,一副“愿闻其详”的架势。


得到窦太后这个表态,刘胜也终是甩开了所有顾虑,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方才,皇祖母提到此战,我汉家要投入的四十万石粮食并不算多。”


“事实也确实如此——四十万石粮食,折价不过两千万钱,无论是相府国库还是少府内帑,都能很轻松的拿出这四十万石粮食。”


“皇祖母还说,此战所需要花费的三万万钱,也不过是少府内帑存钱的百一之数,便是尽打了水花,也根本无伤大雅。”


“但孙儿从不曾忘记这些年——过去这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为了攒下这三万万钱,究竟忍受了多少常人无法忍受的屈辱。”


“所以别说是三万万钱、少府内帑存钱的百一之数了——就算是三百万钱乃至三十万钱,只要不值当,孙儿就绝不会辜负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多年来的积累。”


“至于这三万万钱花的值,究竟值当在哪里······”


嘴上一边说着,刘胜手上也不忘从怀中掏出一本以白纸堆砌的薄册;


讲册子递上前,同时也没忘细心的为已近乎丧失视力的祖母,细述起册子上的内容。


“这是丞相和内史奉先孝景皇帝之令,逐条汇算出来的——自太宗孝文皇帝前元三年,至先孝景皇帝九年期间,我汉家在和亲、陪嫁等事上的花费。”


“先帝弥留之际,将录有此书的竹简交给了孙儿,直到近些时日,孙儿才令人将其抄录于纸上,单独成册。”


“皇祖母不妨猜猜:丞相和内史,最终得出了一个怎样骇人听闻的数字?”


···


······


“——二十六万万钱!”


“自自太宗孝文皇帝前元三年,至先孝景皇帝九年,这前后不过三十三年的时间里,我汉家为了稳住匈奴人,通过和亲、陪嫁等方式,足足花了二十六万万钱有余!”


“这还只是和亲、陪嫁的花费。”


“在和亲、陪嫁的同时,我汉家的边墙,也仍旧在连年不断的遭遇匈奴人的掠夺。”


“而这一项——同匈奴人作战的军费,阵亡、伤残将士的抚恤,还有被匈奴人掠走的百姓、钱粮物资,根本就不包含在这二十六万万钱之内。”


“或者应该说:这些耗费,根本就庞大到无法计算······”


···


“方才皇祖母说,这三万万钱砸下去,怎么也得换回一些东西,至不济也要砸出些响动,才算没有辜负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的殷殷期盼。”


“条侯先前也说过:就像是商人外出游商,需要得到足够的回报一样,匈奴人每有南下扣边,也总是会不忘考虑到‘能得到什么’。”


“但在孙儿看来,国家层面的对抗,并不能像匈奴人那样,以抢到多少人口、物资、钱粮为重。”


“——对外作战,当然需要换得和投入相差无多的回报,但这个汇报不一定得失抢掠得来的奴隶、财货。”


“正如此战,孙儿想要靠着三万万钱换来的,便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对我汉家,对天下人弥足珍贵的东西······”


自信满满的一番话语,倒也没有引来窦太后太明显的情绪变化,只微微一点头,便再次等待起了刘胜的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