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准少府贾贵

    纸。
 
    华夏封建文明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且没有之一。
 
    或许有人会说,古华夏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造纸术的地位,应当和同为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处于同等地位。
 
    但至少对如今的汉室而言,纸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其他三者。
 
    ——就算没有指南针,在需要辨认方向的时候,智慧的古华夏人,也有另外许多种方式,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比如星辰的方为、太阳的升降等;
 
    至于火药,别说是作为军事战略物资,被用于战争之中了——要知道如今汉室的‘爆竹’,都还是字面意义上的‘爆裂的竹子’而已。
 
    连娱乐用途的火药都八字不见一撇,让火药发挥更具实际意义,自然更是远在天边。
 
    至于印刷术,倒不是说没有造纸术重要,而是二者有个依存关系。
 
    有了纸,能在纸上印下字迹的印刷术,才会有存在的意义。
 
    如果没有纸?
 
    嘿!
 
    在竹简上搞印刷有多难,十几年前的公子胜最清楚不过;
 
    而将布帛当做书写载体有多贵,过去这几十年来的每一任汉少府,也都心知肚明。
 
    ——过去这几十年,用于诏书、公文,以及军报、书信等用途的布帛,光是少府记录在册能统计到的,便有不下数万匹!
 
    将其价值折合成钱,至少得有数千万,乃至上万万钱!
 
    这还是过去几十年,汉室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严格遵从‘非绝对必要,便绝对不用布帛写字’的原则。
 
    要是敞开了用,就算全天下的布都用来写字,怕也是根本不够用的。
 
    而纸的出现,或者说如此高质量的纸的出现,对如今汉室的意义,几乎不亚于后世新时代,任何一项划时代的发明。
 
    “蝉翼纸······”
 
    “嗯,不错。”
 
    “虽夸张了些,但相比起过往的纸,倒也确实称得上‘薄如蝉翼’。”
 
    手指轻轻抚过面前的白纸,田叔不由暗下点点头,又更仔细的打量起来,或者说是更稀罕的摸索起来。
 
    与绝大多数后世人古板印象中,由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造纸术’稍有些出入的是:如今的汉室,甚至是更早的嬴秦乃至战国,纸这个东西,其实就已经出现了。
 
    至于后世人口中‘发明纸’的蔡伦,其实是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了工艺,
 
    只是最开始,战国末期的人们,并不把早期的‘纸’当纸,而是将其理解为碎布块溶制成的劣质布料。
 
    有多劣质?
 
    宁愿用粗糙的麻制作衣服,也不愿意用‘纸’这种劣质布料,来作为衣物的制作原材料!
 
    从这就不难看出:存在于战国末期至秦朝统治时期的‘纸’,其粗糙程度应该能与后世纸壳——揉皱之后的纸壳相媲美。
 
    到秦时,人们开始逐渐发现这种劣质布料的用途,也可以说是废物利用。
 
    ——如果将其作为‘布’,这种劣质布料实在过于粗糙,让人很难忍受如此粗糙的衣物摩擦体表;
 
    但活物忍受不了粗糙的表面,不代表死物也接受不了啊?
 
    于是,自秦始皇末年开始,纸,也就是用碎布块溶制而成,因‘废物利用’的意义而存在的纸,开始被用于包装。
 
    大一点的,可以用来装货物;
 
    小一点的,也可以用来装一些不怕磨损的硬物,或是原本就已经被‘磨损’到极致的物体。
 
    ——钱币,以及碎状药物。
 
    反正这些‘纸’,都不过是原本要扔掉的碎步片制成,别管用途大不大,只要有用途,那就算是发挥了其价值。
 
    到后来,身处秦末战火之中的百姓,愈发无法保障温饱,也曾一度有人将这种‘纸’穿在身上御寒;
 
    再到汉祚鼎立,纸这种可以做货物袋、钱袋、药袋的东西,便只剩下了最后一种用途。
 
    ——货物袋需要的碎布块,不知要多少人家的废布才能凑成,凑这么多碎布的功夫,还不如直接做个麻布袋;
 
    至于钱袋,有钱人压根看不上这种碎布块做成的‘纸’——反正钱袋就那么大一点,就算用一些名贵布料,也根本花不了多少钱,还美观、体面。
 
    而看得上‘纸’的穷人,手上又压根没多少钱,有钱也是偷偷摸摸藏在家中,根本不敢带在身上,压根儿没有‘钱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