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说的跟真的一样!


万分抱歉,高烧39°,上午11点退的烧,睡醒起床一看18点······


连夜加更一章,再次抱歉。


·


“倒是许久,没有同老师私下交谈了。”


“左右闲来无事,偶得闲暇,便想要来探望探望老师。”


“倒是未曾想:老师近些时日,倒也颇有些怡然自得?”


长安尚冠里,建陵侯府。


对于天子的到来,卫绾显然是早有预料。


——如果卫绾没有早做准备,而是从确切得知刘胜要来的时候开始做准备,那能做的,也不外乎洒扫内外,并备下餐食;


但刘胜在卫绾府中,却感受到了久违的‘随时欢迎’的感觉。


刘胜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在窦太后的长乐宫;


当时的刘胜,也还是‘公子胜’······


“承蒙陛下厚恩,以臣为左丞相,又不需要负责相府政务;”


“至于禁中宿卫,自有郎中令、卫尉去操劳,臣只需要不时过问。”


“时间久了,臣自便也闲了下来,在家中读读书、晒晒太阳,再逗弄一下儿孙,以享天伦之乐······”


将主位让与大驾光临的刘胜,含笑陪坐于客席,卫绾如是道出一语,便呵笑着低下头去。


对于刘胜的来意,卫绾心中自是了然。


但卫绾也同样明白:这个话题,绝不能由自己主动开口提出。


也果然不出卫绾所料——见卫绾装傻充愣,刘胜也只嘿笑着摇摇头,便很快将话题引入正轨。


“最近发生的事,老师应该也已经听说了。”


“——桃侯刚坐上丞相的位置,魏其侯就已经开始行使‘下一任丞相’的权力,给朕出了个‘建元新政’的难题。”


“朝野内外有人戏说:这是下一任丞相,给朕的惊喜。”


“只是这个惊喜,朕却只有惊,没有喜······”


···


“哈~”


“对于魏其侯的新政,太后非常恼怒。”


“博士赵绾,儒生王臧,也因为魏其侯的缘故,而失去了在朝堂立足的机会。”


“魏其侯,也被太后再次禁足。”


“只是这一次,魏其侯禁足到什么时候,可就有些说不准了······”


委婉道出来意,又隐晦的提了一嘴自己的立场,刘胜望向卫绾的目光,便隐约带上了些许期许。


而在刘胜的目光注视下,卫绾本还算澹定的面容,也不由尽带上了苦涩,和惆怅······


经过整个文景之治的积累,如今的汉室,其实处于一个非常美好的时间点。


——为了决战匈奴,文、景两位先皇省吃俭用,在为府库积攒下庞大财富积累的同时,又反而让百姓的生活压力减轻了大半!


同时,为了能在决战开始之后专心对外,内部问题如关东诸侯等,也都被这两位先皇解决掉了核心部分;


剩下的,就只需要刘胜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即可。


府库充盈,百姓生活富足——至少不至于忍饥挨饿,社会风气一片安宁、宽和;


自然而然,自秦末战火爆发开始,便始终萎靡不振的学术界,也开始逐渐活跃了起来。


作为执政学派的黄老,虽然已经日暮西山,但也终归是即将饿死,却还没饿死的骆驼;


再加上东宫,还住着一位奉黄老为‘人间唯一显学’的窦太后,黄老学在汉家学术界,尤其是在决策层面的学术地位,仍旧不可动摇。


——黄老衰亡是必然,但那是将来的必然,而不是当下。


除去黄老这个‘一超’,诸子百家中其他还留存的学说,则大致为‘多强’;


法家的强,强在先帝任用法家官吏,尤其以晁错、郅都,以及赵禹等人为代表的的杰出代表,所带来的大势。


有这股大势在,即便先帝已经故去,法家在汉家学术觉得好日子,也还能有个三五十年。


其他几个‘小’学派,如农家、小说家、纵横家、阴阳家的强,则强在专精。


自墨家分离而出的农家,如今虽然已经不再以‘农家’存在,但遍布关中各地,乃至天下各地的农稼官,无一不以农家祖师:神农为自己的祖师。


虽然已经不能被称之为学术界的一方势力,但已经化身为‘农稼官’群体的农家,俨然成为了如今汉室最为实干的群体。


至于小说家,作为诸子百家最不入流,也最不为人所看重的一个学派,在如今的汉室,却成为了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